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议员的物质保障权、参会权、身体免捕权、言论免责权是议员的"权利"而不是"权力",其内容直接指向议员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利益,但它们只是一种"准权利".议员的质询权、调查权、提案权、提名权、表决权、罢免权、批评建议权是"权力"而不是"权利".议会的权力不是每个成员权利的集合体而是每个成员权力的集合体,议会作为一个整体行使的是权力,但其中每个成员所行使的是权力的一部分,因此议员的权力也是一种"准权力".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觉醒与法治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要义在于权力运行的合法、有序。权力、权利之间具有彼此消长关系。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号召公民拿起法律的利剑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培育出具有自救型人格的公民,是中国法治得以实现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3.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已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 ,然就该原则尚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地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历史起因 ,在于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矛盾激化 ,客观需要权利的限制。该原则为了权利而限制权利 ,其最终目标是保护和实现权利。但该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有导致权力滥用而减损权利之危险。为解决这一矛盾 ,使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扬其利而避其弊 ,应强调其有限使用 ,立法上要限定在必需领域 ,司法中要合法、公正运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权形态的配置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权利与权力配置的二元构造。公司中的股权和债权是股东、债权人与公司平等主体之间,按照横向的路径进行配置的权利,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公司中的权力无论是公法性质的权力或是私法性质的权力,其配置均是沿着自上而下的路径纵向分配,但是政府对公司的监管权与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二者在配置的目的上却截然不同。合理、有效的公司权利与权力配置必须基于法权各自的本质属性和法律原则,确保投资者和公司的利益实现,建立权利、权力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防止权利与权力的双向异化,尽量缩小、消除法权配置与实态配置之间的距离和偏差,体现公平、安全和效益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权利制约权力 ,是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内容、实质和依据、意义 ,强调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 ,必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推进权利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中,监管权力对罪犯权利的侵犯是无法予以监督和救济的,其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罪犯权利保护上存在着监管权力与罪犯权利二者之间的价值背反.为了消解这种价值背反所导致的罪犯权利保护悖论,可以通过法律制约、罪犯自治和社会权力介入三种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权利与权力:行政法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行政法的核心范畴是行政权力,而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律关系是行政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现代行政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行政权力之间的理性、动态的平衡,这既与法律调整的价值目标相一致,也符合权利与权力关系的性质和特质;但“平衡”并不排斥行政法的价值侧重。为了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必须坚持以控制国家行政权力作为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既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法哲学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也是现代行政法的必然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8.
权利本位是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本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法治国家的实质要求.而要做到对权利的切实保障,加强权利本位观念,就必须对威胁权利的潜在因素即权力加以限制,因此对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建构起一种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正义与公正.  相似文献   

9.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权力制约的制度化。学者、官员与民众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存在争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界定并实现其底线、中层和高层价值。制度设计是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未来走向。建立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需要渐进式、日程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社会管理中的权利与权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管理关涉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运用、社会活力和国家安全。在网络社会,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具有新特征:权利与权力的边界虚化,冲突加剧,互构性增强,"知识"、"知能"决定"两权"关系。平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网络社会秩序管理的根本保障。深化认识网络社会"两权"关系,创新网络社会管理理念;深入了解网络社会"两权"特质,改进网络社会管理手段;完善网络社会管理法规,建构"两权"平衡新机制;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责任共担,实现"两权"平衡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共同体(如国家)内,人权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在一个低人权的国度里,也即在一个以国民付出"高'人权成本"'为代价得到维持与发展的国度里,也一定充满不公与不义,一定充满国民的辛酸血泪与屈辱哀怨.因为在现代民主国家的宪法所规定与确认的那些基本人权得不到真正维护与保障的地方,也一定是国民的各种权利以及与这些权利相关的基本利益备受损害的地方.国民人权的高程度被损害,在一些国家里被转化为权力与资本的"低'人权成本"'发展优势.这种低人权发展模式是难以持久的,它真正需要修正的是主导这种模式的权力本身,即对一元化权力进行有效限制,直到使之不可能再对人权进行损害,并承担起维护人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合法性的转型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化和张力。除了利益满足之外,权力约束和权利实现成为新的合法性要求。只有建成强社会和强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才能使国家得到更为强烈的认可,才能得到稳固的合法性。只有维护私有财产,尊重公民的利益,有效约束权力,建立法治国家,社会实现了自组织基础之上的"善治",才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权力性"是我国现行宪法第41条权利的本质属性。这可从米尔恩的"权力权"的概念获得解释,也可经宪政视角的分析得到证明。在"权力性"这一本质属性下,作为"提意见"的批评(建议)权应当具有"积极性"和"公开性"的特性,但由于其权利主体的自身特点,批评权同时具有"自抑性";从权利设置的目的看,控告权和申诉权既是政治性的权利,同时也具有救济权的属性;检举权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因而具有普遍性,这一特性不会因为权利主体获得公务员身份而受到限制;当"取得赔偿权"以"请求"作为权利实现手段时,它是一种程序性的权利,反之,则是一种实体性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公民问责:价值、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问责,是以个人权利制衡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并预防政府官员失责行为的发生,其法理依据在于"权为民所授"。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公民问责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践行公民问责的有效途径:增强公众问责意识,塑造行政问责文化;建立信息平台机制,畅通问责渠道;完善公民问责法律制度,保障公民问责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政府权力行使的规范性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权力行使,主要表现为抽象行为、具体行为、服务指导行为三种类型。在现实中政府权力行使限制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这也就侵害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要合理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权力与农民权利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6.
追求警察权力与犯罪嫌疑人权利之间的平衡是1984年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当代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总体趋势.从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以及此后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一方面,警察的权力得到全面扩张,包括加强盘问检查、入室搜查、扣押、逮捕等权力,以及增设拘留权;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也受到充分保护,包括创设专职羁押官和审查官等职位,以及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被羁押期间的各种帮助和待遇.这些法律规定充分反映出当代英国法律关于利益平衡的基本价值追求,以及法律在公正和效率二者之间的妥协.  相似文献   

17.
清官意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中的重要社会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反映了权力的归属和运行以及权利的认同和实现都存在问题。权利的实现必须以权力的制度化运行为保障;权力的有效运作应该受到权利和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该努力做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统一。公民权利的实现应该主动地诉诸可靠的保障制度,而不是被动地期盼某些清官的救助;同样权力也应该依照制度性的法规运行,而不是借助清官个人的德行实施。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尊重权利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前提,制约权力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条件。要真正达成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利、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问题,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走向权力与权力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效能和价值是通过各项政策的实施来体现的,而各项政策都是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来落实,通过他们的行政行为,可以检验政策是否正确,并最终实现政策目标。但是,在行政行为发生的过程中,由于政府执政理念及其行政人员价值利益倾向的偏差,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获取自身的需求而发生寻租行为,这些权力寻租行为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因此,有必要探寻这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宪政事实上是一种由宪法架构的平衡机制及其所达成的平衡状态 ,其核心理念是不断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之间实现平衡 ,使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协调发展。宪政平衡论突显了程序的意义 ,宪政平衡论为宪政实践提供了一种切实的指导思路 :权利与权力并重 ,权利义务并重 ,对权力适当分离并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