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亮  冯泽明 《前沿》2010,(1):110-113
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基础,生态哲学的悄然兴起预示着21世纪"生态时代"的到来。在生态世界观的观照下,和谐人格具有了新的内涵,即主体人格整体机能的良好状态,主体人格与自然生态整体的动态平衡,主体人格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将进一步拓展和谐人格培育的研究领域,促进学校人格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热点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马克思的世界现是物质世界还是人的感性活动所构成的生活世界,核心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合法性问题.其实,马克思坚决抛弃自在自然的观点,在他看来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感性活动的资源环境条件.从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看到,他的世界观应该是以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所构成的现存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的需要,有利于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通过总结构建和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验,分析了构建和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这首先肯定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功能,无论是从"唯物史观"这一术语提出的最初语境,还是从"历史"在唯物史观中存在的方式来看,唯物史观首先都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但仅仅把唯物史观当作一种历史观又有逻辑上的困难。必须指出,唯物史观同时还是一种世界观,它以整个世界为其对象,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为起点,实现了对于人自身、社会乃至自然的存在论证明。唯物史观正是通过实践的起点范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的中间过程、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三环节实现了"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6.
任晓萌 《新东方》2015,(3):36-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老子》是马克思和老子同样面对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飞快前进的状况,对身处其中的人和人类社会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文本。然而,虽然面临的都是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二者却在人的本质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作出了不同的回应。通过对这两个文本有关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我们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抉择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7.
蓝强 《岭南学刊》2020,(4):116-122
人通过劳动为中介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是"人—自然"系统演化的社会环境。价值动力、实践动力和认识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自然"系统的演化动力系统,推动着"人—自然"系统的社会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生态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系统发生、协同进化的过程,并且人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劳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被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三个阶段;相应地,"人—自然"系统在以劳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低级和谐,而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  相似文献   

8.
利益主体的竞争与合作是利益驱动下的行为关系,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竞争与合作需要通过行为博弈来实现,并沿着"利益主体一利益群体一利益集团"的路径演化,从而实现利益主体对社会的适应和自身的发展,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正确认识利益主体行为关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及其内在关系,有利于正确把握利益主体行为的发展趋势,进而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与生长补偿,通过增进行为关系的和谐而促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是经济主体.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视为"生产要素"、"资源",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机制",不利于明确劳动者的权利,阻碍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春玲  赵华鹏 《前沿》2006,(1):159-16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从某种角度看,它实质是通过"协调"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状态,其中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学原则--公正.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人为本"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公正主张;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隐含着公正的价值判断;"五个统筹"发展原则体现了对公正伦理的深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蕴含着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尤其是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人员流动日趋频繁,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及自由职业人员等,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人进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批农民成为乡镇企业工人或者进城打工,一些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成为各种自由职业者等等.以我们大石桥市为例,目前有新经济组织760多家,新社会组织30多家,党员人数总计近2000人.在这些新的领域中,如果不去加强党的建设,党就不能对其实施有效领导,党员就会游离于党组织的管理之外.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使我们更加认清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作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目标、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要素和生产组织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并且具有社会、经济、自然等三个维度上的功能。可持续的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应以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与共赢为目标,以与社会亲和、经济亲密、环境亲善的产品为对象,以企业为主体,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实现人力资本、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之间的相互协调,在生产组织上实现柔性化、减物质化、人性化、本地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否定了"非决定论",又包含了"选择论".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定要尊重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的改造是新形势下每个领导干部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履行"三个代表"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改造世界观,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世界"是与"伦理世界"相对应的意义世界."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关系的概念基础,是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区分.在现象学与法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具有迥然不同的地位.道德世界是以道德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所构成的内在的德性世界,由此形成"道德世界观"."冲突"与"和谐"是道德世界的两个基本事实,应当以和谐为文化基地,确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是道德的和谐,道德世界的和谐具体展现为道德和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现代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和伦理精神,必须进行辩证复归,扬弃社会公正与个体德性、道德与幸福、义与利的对立与冲突,建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参考.马克思"现实的人"突出表现在它的四重内在规定,即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着力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推动人民劳动自觉的生成及行为外化,打造三重和谐关系的美好社会图景,明晰和把握好美好生活实践展开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统一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共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法思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黄映玲 《创造》2021,39(1):76-8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理论,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使人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使人智慧的科学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