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11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多民族国家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贡献。恩格斯提出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不深刻到深刻的过程。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一文中,总结欧洲1848年大革命经验时,根据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的状态,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鼓吹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君  相似文献   

2.
3.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现实阶级斗争的历史基础张海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必须弄清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前阶级斗争的状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揭示整个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必须探讨阶级斗争的产生,预见未来社会政治必须以当时现存的资本主义阶级斗...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盛衰兴亡的关键。搞好执政党建设涉及的问题是很多的,而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阶级斗争和执政党建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一这个名词也同其他许多学科的名称一样,起源于古希腊文“ΕΘΝΟΣΓPAΦΕΙΝ”。这是一个复合字,它的前半部分是“民族”或“族”的意思,后半部分作叙述”,或“描写、解释”。民族学从“关于各族人民的记述”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有人把1839年成立“巴黎民族学会”视为西方民族学的开端,有的学者则认为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发表(1877年)才是民族学的正式开始。但是,有关民族学的知识和材料早就有了,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历史之初。氏族、部落之间的互相交往--物物交换、缔结婚姻、发生战争等等,都给我们留下许多民族学材料。随着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民族学材料的积累越来越丰富。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相互之问接触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伴随着文字的发明,各种资料得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而传给后代。这些材料大多都保存在当时的历史、地理、游记以及文学著作之中。但是,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的扩张,对资产  相似文献   

7.
民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其民主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民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云南省社科院、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最近于昆明联合主办了全国思格斯哲学思想学术讨沦会。会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谓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问题进行了评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对立的实质西方马克思主义自我标榜的“新发现”,概括起来,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对立。其一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说;其二是列宁和葛兰西对立说。它的基调是极力贬低恩格斯和列宁,企图以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以无产阶级革命斗士的大无畏精神,宣告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并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奋斗;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提供了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决不是简单的诅咒和痛骂,也不仅仅是猛烈的抨击和批判,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自身运动过程中,合乎逻辑地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资产阶级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机会主义的重要之点。认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历史上出现私有制以后,由于人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数量不同、方式和途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主要地表现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私有制变为以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经济形式,从根本上消除了剥削阶级赖以存在的基础,使剥削阶级做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政权,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紧接着,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有步  相似文献   

11.
从单个意志的角度出发,阿尔都塞认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立足原子式的个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意志的空洞的推理公式,展现出一种“认识论真空”,因而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恩格斯实际上是在要素与整体的关系意义上阐发单个意志及其合力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合力论”紧紧地依托资产阶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并不是空洞的推论公式。通过对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考察,“历史合力论”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所具有的内在矛盾,进而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彰显其所具有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2.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还有没有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还有没有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关注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一方面思考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问题。并要求德国党的领导层对社会主义深入研究,摆脱旧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为此,恩格斯加强了对教条主义的批判、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剪裁事实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李元书伟大的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又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我们认真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并根据恩格斯思想的启迪,反思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新时...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为《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分析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变化,告诫无产阶级在不利的条件下要避免同统治阶级进行决战,应该利用议会讲坛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无产阶级,争取群众、积聚力量,为将来的决战作好准备。恩格斯写的《导言》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思想,相反,他一直反对机会主义对他的《导言》断章取义、肆意歪曲。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紧紧围绕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这一主题,完整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揭示了在人民群众人类历史形成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年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这位共同合作40年的挚友思想的权威解释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他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逻辑彰显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其中呈现的思维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思路后来遭到多种质疑,澄清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围绕晚年恩格斯展开的百年论争的实质,在历史语境中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进而在当代视域中理解晚年恩格斯哲学的广博性和大众化特征。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与唯物史观的完整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地位及逻辑安排的争议及其解决,需要唯物史观“科学—人文”完整逻辑模式的建构.其中,“矛盾→规律→动力→作用”的科学主导的逻辑线索是清晰成熟的,而人文逻辑清晰的线索至今有待具体建构.在相对区分“社会”与“历史”概念的前提下,可以发现“历史→社会→现实的个人”的线索,即“科学—人文”融贯的完整逻辑与理论境界.历史合力论不是简单的理论注脚和修辞“解喻”,它完整体现了“科学—人文”逻辑的张力与融贯,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是唯物史观元理论的逻辑完成与历史经验的理论化境和深刻解谜,运用时应注意其与历史观上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恩格斯在19世纪最早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中经济的因素和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历史合力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历史的进程又是人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走向自由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以一种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着,人则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生成展现历史观,同时人对"历史合力"有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最新考证,恩格斯曾用法文或德文写作过六篇马克思传。恩格斯笔下的马克思形象经历过“科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之间的摇摆,但最终凝结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革命需要,恩格斯在不同的文本中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在德国更加强调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更加侧重马克思的实践。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重整材料,把马克思塑造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恩格斯写作的马克思传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对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理解,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者书写马克思传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