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玛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处川青两省交界区域,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奉喇嘛教的藏族聚居地区,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重要的农业区,素有“果洛江南”的美称。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经过积极工作,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话说黄河”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播出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等等。都为果洛的外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954年1月1日,果洛藏族自治区(次年易名为果洛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从此,自治州广大牧区群众翻身解放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经济、社会和民族政策,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使低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视野     
正①4月21日9时57分,中国东方航空一架A319型客机穿越巍峨的营山,安全降落在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玛沁机场。这是果洛玛沁机场迎来的首架民航客机,不但标志着果洛玛沁机场试飞成功,已具备通航条件,也让我省"十三五"期间规划的"全面形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②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位于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相似文献   

5.
果洛军分区驻守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军分区党委叫响了“干事总比叹息强,办法总比困难多,奋斗总比苦熬好”的口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为当地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部署.果洛藏族自治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在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能力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果洛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严寒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发展落后。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果洛人用汗水和心血践行着信念坚定、方向正确、道路自信的爱国精神,以干部健康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奉献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善于创新、敢于比超的拼搏精神,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求进精神和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在建设和谐美丽果洛的新征程中,熔铸了独一无二的"果洛精神",逐步实现由"地理高地"向"精神高地"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财政问题始终十分严峻。为使财政能够供给红军、供给政府,并有余力改良民众生活,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后就着手在中央苏区统一财政,包括统一财政管理、统一会计制度、统一税收政策、统一金融体系四个统一。而围绕中华苏维埃财政政策进行的中央苏区统一财政的努力,则直接导致了赤色中国财政和民国财政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5月8日至1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赴果洛藏族自治州就发展红色旅游、打造果洛特色旅游经济、脱贫攻坚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张西明先后到久治县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班玛县采青滩禁牧搬迁点服务中心、班玛县金色藏文化扶贫产业园、红军沟红色教育基地调研。他强调,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军通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走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财政逐渐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和现代财政转型。与财政转型相适应,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二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分成制为主的财政体制;三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四是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中央政府是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主导力量,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是财政体制变迁的主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是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则,法治建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重要保障,统筹兼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7,(4):7-7
448.66亿元 2006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48.66亿元,比上年增加82.50亿元,增长22.5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十一五”财政工作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元月份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等地普降大雪,造成大面积雪灾,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当即就果洛地区抗灾救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省、州、县的农牧、民政、气象、交通、医疗卫生、动物防疫、商贸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启动防灾抗灾预案,组建相关工作组,深入一线实地巡查,做好群众、牲畜的转移安置工作,保证交通、通讯畅通,加大物资贮备,密切掌握雪情动态,确保牧民生活不受或少受影响。同时,抗灾救灾工作还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为抗灾工作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22,(7):64-66
<正>在青海果洛“三色班玛”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一个潇洒儒雅、和蔼可亲的身影,已化作一束光、一种信仰,洒落在这片金色高原的每个角落。这个身影,便是一生扎根高原、建设高原的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元邦。2022年6月21日,因突发脑溢血,罗元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309天……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34):57-57
民主财政是相对于民生财政而言,民主财政以规则和程序为导向,政府关心什么当然重要,但是依据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加以实现更为重要。所以,在民主财政下,规则是高于目的的,而且民主财政的基础不是政府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9,(14):5-5,12
2009年7月9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行。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党史博览》2010,(3):19-2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面临着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当时,稳定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统一财政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金融安全的前提条件。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陈云具体部署和精心组织.全党全国齐心协力,不到一年时间,党和政府就迅速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稳定了金融物价。扭转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凋敝、物价飞涨、财经混乱的局面。此后,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及改革开放后,陈云始终高度关注金融问题,对金融安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构筑县级财政安全防线的重要屏障,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典型案例,以财政省直管县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平衡度的政策效应。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PSM+DID)的方式,识别出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比的因果处置效应,并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压力机制三个角度验证了因果处置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提升试点县6个百分比的财政收支比,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这一结论在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更换样本以及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为认识地方财政安全提供了解释路径,为持续推进和深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利用优势让玛沁实现绿色发展党代表、果洛州委常委、玛沁县委书记刘泽军今后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如何干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县委书记,我将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老百姓的事情做好,让省委放心,让老百姓满意。玛沁县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下一步将利用优势加快发展。我  相似文献   

19.
张宏杰 《廉政瞭望》2014,(22):64-65
历代王朝财政制度演变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开国以后,正式财政制度不断弱化,菲正式财政制度渐渐生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正式财政安排。其表现就是正式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菲正式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财政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其基本职能是凭借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决定了财政活动必须以国家权力为保障,以国家法律为依托,不如此便不能保证财政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财政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为依据,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愈高,这一特征就愈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也愈来愈快。 9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一部财政大法,仅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