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关系等的持续巨变,传统固化的“单位人”逐步为“社会人”和“个体人”所替代,社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社区成为民生问题、社会矛盾的汇集点的同时,也提供了延伸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空间.在构建“服务—治理—管理”新型关系的过程中,基层社区展开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管控型”转向“服务型”的社区治理新理念新思路、社会资源配置社区化的社区治理新机制、网络化基层时代的社区治理新技术以及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没有永远的最新,只有永远的更新.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来自基层的令人惊喜的治理智慧.  相似文献   

2.
社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职责。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情况下,大量“单位人”、“社会人”成为“社区人”,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功能,发挥社区作用成为我们街道、  相似文献   

3.
王学梦 《理论月刊》2023,(5):135-145
中国社区治理具有浓重的女性主义底色。经历史回溯和田野调查可发现,由女性“唱主角”的社区工作者是由传统与现代,国家、社区与市场多股“力场”互相叠加、彼此强化而成的时代“协奏曲”。国家的话语合法化和组织合法化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市场改革大潮下女性劳动力就业转移、新兴职业形态勃发和家庭结构变迁“三部曲”充当了“催化剂”角色,社区公共事务的行政性、服务性和自治性等综合体功能则承担了“孵化器”角色,最终铸就了一支活跃于基层社会治理场域中的“娘子军”。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在开发建设理念、社区管理体制、社区自治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四结合”的社区建设管理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一条龙,建、管、育相结合,走社区建设市场化、公共管理企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将“民营、民主、民享、民强”融为一体,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感录     
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街道的“阳光驿站”,一股激情涌上心头。“光辉历程馆”、“红色沙龙馆”、“阳光绿洲馆”、“情系驿站馆”,“心理港湾馆”、“信息快车馆”……处处透露出浓浓的温馨。在“交流、服务、关爱”的氛围里,广大党员和群众把“阳光驿站”当成自己温暖的家。近年来,中共浦东新区区委紧紧抓住梅园街道创立的“阳光驿站”这一新事物,在全区开展了旨在“为群众服务,对党员关怀,促社会进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省委“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以点带面、梯次推进,辐射延伸、巩固提高,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7.
4月12日,普陀区检察院机关党委与长寿路街道普雄社区党总支“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点”活动的正式签约,预示着普陀区“全面建设新普陀,争先创优作贡献”的主题活动在这次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牵手”中进一步深化一  相似文献   

8.
谢标 《长江论坛》2021,(1):80-8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并强调探索创新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是建设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各地探索居民自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并积极转变角色职能,从过去亲力亲为的社区治理“包办者”转为“引领者”和“服务者”;与此同时,也需要居委会等社区组织通过加强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来吸引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形成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贾耀斌 《政策》2006,(5):42-43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常青花园被居民赞誉为“美丽的花园、精神的乐园、温馨的家园”,曾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绿色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树立的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先进典型——常青花园社区党委,扎实开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考察Q、M、L三个公租房社区的治理实践发现,以公租房社区为代表的城市边缘社区处于城市边缘劣势地带、治理资源贫乏,具有产权关联弱、异质性强和行政性强的特点,导致社区三治融合面临治理主体积极性缺乏、治理方式融合性有限和治理规范衔接性不足的挑战,制约了城市社区善治的水平。基于城市边缘社区“宜居”与“安居”的善治需求,在党建引领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分析框架下,三治融合实现社区善治是一个“渐进均衡”的善治改进过程,得益于优化自治、法治、德治的组合力度和方式提升三治“指数”。从治理的主体、效能、秩序三个方面,优化三治融合的参与主体激励机制、三治功能提升机制、治理规范衔接机制,已经成为城市边缘社区因应治理挑战,提高善治水平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邪教“法轮功”首先是在基层滋生、蔓延开来的,它以教人“学练气功”为幌子,打着“真、善、忍”的旗号,在全国各地基层社区普遍建立起自己的“站、点”,大张旗鼓地进行“招兵买马”,迅速形成一个等级控制的组织系统。“法轮功”的要害是争夺基本群众、解构地方社区和动摇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2.
论“社区警务”与群众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风行于西方社会的“社区警务”战略实际上是我国公安机关首创的坚持群众路线与专群结合原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延伸,其实质是警民配合,联手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和防控违法犯罪。我们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时,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发扬我国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这是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勇于创新、独树一帜,运用“四新”、“四明”、“四性”、“四抓”的“四四”模式倾力打造泰州的社区减灾,为全国的社区减灾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腾尼斯以来,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历史变化。“社区”的主要理论含义从一种“社会类型”转向“地域社会”“、社会组织”或“社会网络”。在认识社区研究和社区理论时,需要区分其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视角。自觉辨识社区概念的差别是把握研究对象和研究分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安梓 《文明大观》2003,(2):16-17
刘祯瑞是台江区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但在这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里,他实在很难摆出一点“威严”的架子。走在社区里,不少居民老远就“刘医生、刘医生”地扯着嗓门跟他打招呼。社区卫生中心在冬日的早晨总是最繁忙的,连走道上都坐满了吊瓶的人,一些病人往往径直奔上楼,探头进刘祯瑞的办公室,看  相似文献   

16.
刘巧玲  泽夫 《政策》2004,(1):36-37
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社区坚持“建一流住房,上一流管理,创一流文明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展主义所构建的“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话语体系,是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主体性缺失、传承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主体性,加深了其贫困程度。“绿耕”在湖南D村利用少数民族社区优势文化资产开展社区资产建设,重拾文化自信心,凭借社区内生动力推动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在社区文化资产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局内人"的视角理解社区文化脉络及其发展困境,从而打破发展主义“客体化”的运作逻辑,赋权社区民众,实现社区的主体性发展,并拓展城乡互助的社会资源网络,有效推进社区减贫。  相似文献   

18.
阳建  宋瑞 《半月谈》2020,(6):46-47
都知道社区工作者有个绰号“小巷总理”,说的是他们每日要应对的治理情势复杂多变,简直要“十项全能”才能胜任裕如。只是,全能不是一顿饭就能吃出来的,面对日新又新的社区事务,“小巷总理”如何能告别本领过时的恐慌,走出有心无力的迷茫,他们该带一块怎样的“充电宝”呢?  相似文献   

19.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等13个部门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第一社区组织开展第四届“六进社区”服务日活动。同时,全区12个盟市和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以及各个旗县市区也同时举办道德、治安(警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六进社区”服务日活动。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的通知》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要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推动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这是深层建构民族团结工作新模式,探索新时代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根本指针。贵阳市观山湖区作为省会城区中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典型样本,以“发展中治理”“治理中发展”的视角,真正实现各民族的“生活嵌入”“情感嵌入”“事业嵌入”、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治理样本。治理主体根据治理辖区的基本特点,因势利导、有序建构,孕育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既“有形”又“无形”,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中内生动力激发提供了“新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