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干部学刊》2006,(5):24-24
在第11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到来之际,我国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提供的数据给我们带来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岳振 《当代贵州》2013,(15):28-28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18-70周岁)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图书阅读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对文化的追求产生了变化,比如江苏的经济在全国名列前茅,图书消费也位居前列. 但2012年,我国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13年5月,《当代贵州》以"今天你读书了吗"为题,在当代先锋网发起一项微调查.针对"国民综合阅读率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当代贵州》微调查设置了"没时间"、"没有读书的氛围"、"没有回报"等五个选项.  相似文献   

3.
研报     
《求贤》2013,(5):53-53
国民阅读调查: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4月18日在京公布结果。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18—70周岁,下同)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06)"最近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了调查结果.下列两个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忧虑:一是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至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是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的一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近八成,人均图书阅读量7.86本,与2015年相比均有增长。而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仅1.7%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逾四成的人感觉自己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国民阅读率的与日俱增和个人对阅读量的"不知足",说明人们对读书这件事,变得更加在乎了。  相似文献   

6.
世人对国民阅读率的连年下跌忧心忡忡,因为它攸关一个民族素质的提升。那么,作为国民中一个重要群体,干部的阅读率如何?最近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过  相似文献   

7.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上网时间超过50分钟;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若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啃大部头著作,这是事实;但若说国人不喜欢阅读、阅读率低下,则未必与事实相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经典著作细嚼慢咽,“浅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阅读纸质图书,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A阅读、光盘阅读同样是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接触时长看,2009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天津支部生活》2006,(10):55-56
中央要求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报告制度;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呈现六大亮点;rH—ko5年解决1.6亿农民饮水安全;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低于50%;贵州启动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工程;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急剧滑落。阅读危机不仅在于阅读量的急剧萎缩,更在于阅读养成的滞后,甚至发展成青少年“阅读不能症”,以及“浅阅读”、“反阅读”行为的盛行。阅读危机的原因有二:一是现代生活压力太大,节奏太快,没有闲暇时间阅读。二是新媒体的诱惑,现代人沉浸在“电子三屏”(手机、电脑和电视)生活图景之中,阅读变成了读“屏”,主宰并瓜分着人们有限的闲暇时光。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4):21-21
英国媒体在2010年年底进行了一次“全球悲观国民”的调查,以获知来自53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在2011年的预期。在调查结果中:法国人成为全球最悲观的人。而中国人的悲观指数很低,仅排在第51位。紧随在法国身后的悲观国家是英国、西班牙与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分别有52%、48%和41%的受访者对本国前景表示悲观。  相似文献   

12.
正春暖花开,正值读书好时节。伴随着琅琅书声、浓浓墨香,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地铁图书漂流到图书馆奇妙夜,从"悦读"分享会到经典公开课……人们在阅读中思考,增添知识的养分,汲取前行的力量。与此同时,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4月23日在京发布。  相似文献   

13.
网络资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网络数字化阅读给国民的阅读活动带来的影响是福是祸?如何看待“阅读率”、“浅阅读”等问题?借助大量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我们认为:阅读在革命中,“阅读革命”将带来阅读的普及时代.  相似文献   

14.
董必武的抗议 我从1940年开始参加国民参政会历次大会速记。回忆中,有些事还有清晰的印象。 1943年9月6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十一中全会,会上污蔑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叫嚷要解散中国共产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正当此时,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召开,又一次成为反共叫嚣的大会。  相似文献   

15.
6个特点1.40天就有一次课。从2002年12月26日第1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宪法”,到2007年1月23日第38次“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学习,4年多共学习38次,平均一年9次,2006年达到10次,不到40天就有一次课。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8,(1):39-39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扬帆起航11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乘坐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执行我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首航,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考察站的起步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翔 《支部生活》2006,(3):14-16
2006年,是我国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从我国“十一五”时期所面临的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的实际出发,对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相似文献   

18.
连儒来 《世纪桥》2002,(6):27-28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从1938年7月至1947年6月,国民参政会共举行了四届十三次大会,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都是由国民党政府“遴选”的,其中国民党员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尽管国民党政府不  相似文献   

19.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首倡者和促成者,是我党最早开创军队政治工作与从事军事活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亲自担任过国民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和得到苏联援助、发展军队政治工作、开办军事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