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08,(7)
举凡伟大的社会变革,无不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蓬勃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一、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向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内在…  相似文献   

3.
杨林兴 《支部生活》2011,(10):55-56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1978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门,也是此后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不断冲破思想藩篱、打破僵化体制的有力武器。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本文从1978年前后发生在广州的思想解放运动着手,剖析它与改革开放的联系,探寻思想理论对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的进程。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逐步走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了革命导师曾经阐述过的观点:思想解放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刘炳彦 《求贤》2011,(8):49-49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伴随着不断的思想解放过程而实现的。20年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每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又为不断的思想解放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可以这么说,没有新时期的思想不断解放,就不可能有当今中国的深刻变化。同样,没有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思想解放也不可能达到如此深度。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辩证法。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对思想解放的继续深化,还是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2000多年前东西方出现的人类思想大解放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到来。近代欧洲持续数百年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步伐,使之迅速走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进行的思想解放,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的发展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海峡西岸要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解放思想要先行。在促进海西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9.
徐遥 《新长征》2007,(5):27-29
实践表明,任何重大思想理论和战略任务的提出,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不例外,也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彻底否定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的错误理论,摒弃依靠斗争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齐卫平 《世纪桥》2011,(20):11-1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时代需求的产物。江泽民在阐述党的创建时曾指出:当时"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时空条件看,这里所说的力量、理论、道路,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三个历史维度,也是验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本质的三个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是同我们党解决自身的思想路线紧密相连,是以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契机的。二十年前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记,就在于揭开新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端正了学风,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因而成为新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起点。(一)中国百年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其生命力又恰恰在于同国家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真理标准讨论的最大成果赵理文本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展开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席卷全国上下的群众性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和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做了思想理论准备,而且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弄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地位的会议。经过20年实践的反复检验,越来越证明它是有着极其深远历史意义的。本文就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它的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古代历史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兴起,使中国古老文明五彩缤纷。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学以后,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说,经过各个朝代的修改、补…  相似文献   

15.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是邓小平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魅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时空观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的“三个面向”,其具体内涵是:面向现代化--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步性;面向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开放性;面向未来──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超前性。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时空观念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三个面向”,是我们克服落后的时空观念,解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面向”时空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赋予了邓小平理论崭新的时代内容和无限的生命力,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开拓创新的理论风貌和魅力;它集中体现和凝聚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它的确立,引发出了一次深刻而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赋予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发展趋向,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式,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98,(5)
坚持实践标准推进新的思想解放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二十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由“真理标准讨论”所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促进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国辩证唯...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或者说,始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运动正在把人类引入后工业社会。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全新的社会变革运动,任何把全球化比作历史上的某些社会变革运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许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与近代社会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化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变革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化是一场民族国家对世界征服的运动,其结果是导致了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而全球化的使命恰恰是要终结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的迹象,那就是与民族国家关联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社会设置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的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的建立,也意味着一切在工业社会对人作出先验性规定的制度等的废止。在合作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去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末,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振聋发愤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是冲决绵延20年的“左”倾错误的罗网,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一条新的道路。人们都已公认和熟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主要内容。然而人们却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最早同“左”倾错误理论短兵相接进行交锋的,是从1977年春天开始的经济理论大讨论、正是这个大讨论,开始了对“左”倾错误理论最初的突破。(-)经济理论的大讨论始于1977年2月,到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进行了近两年。1977年是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直接得益于思想解放运动,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不仅有效启动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也促进了对外开放。正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二十年来走上了富国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