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恺 《世纪风采》2023,(1):45-48
<正>1937年11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上海后,未敢贸然进占上海的租界区。这样,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南区域和法租界就成为了日军包围之下的一座“孤岛”。从这时起,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完全进占租界区为止,称为上海的“孤岛”时期。这一时期,隐蔽在租界里的江苏省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2.
萧宏 《党史博采》2005,(5):43-45
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并派兵进驻上海租界.日军开进租界后,残暴地对待原租界区的人民.他们经常挨家挨户进行突击搜查,深更半夜间进民宅,或中途断绝交通禁止车辆通行,宣布戒严,搜查行人,任意拘捕中国人.日军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更是特别仇视,他们联络汉奸,必要斩尽杀绝而后快.上海的形势日益紧张起来,我地下党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在上海的领导同志及秘密机关处于极危险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1937年11月12日,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结束。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日军占领了上海四郊和南市、沪西及苏州河以北地区,只有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占领,形同“孤岛”。英美法租界里的事务,是由租界当局处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伪政权不能直接干预。这种状况就给留在租界里的进步文化人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活动条件,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抗日活动,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上午,日军在上海从苏州河以北开入公共租界,从此,公共租界这个孤岛也被日军侵占。日军侵占租界后,对整个上海实行了更加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上海人民在租界内原有的极有限度的抗日自由被视为非法,大批工人失业,在业的工人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上海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上海的工人更加机智地通过各种方式同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煤气工人磨洋工在日军侵占上海的时候,上海煤气公司的工人在日军的枪口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杨树浦煤气厂和吴油煤气厂的大门口,日军设置了武装岗哨,工人每…  相似文献   

5.
一丁 《党建文汇》2010,(3):39-39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天凌晨,日军出兵占领上海租界。当时暨南大学正在租界办学,接此消息,学校负责人立即举行简短而悲壮的会议,并决议“当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即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  相似文献   

6.
1935年夏季,萧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而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却刊登出一篇署名狄克的文章《我们要执行自我批评》,对《八月的乡村》及其作者都进行了批评。鲁迅看后,马上写了《三月的租界》进行反驳。  相似文献   

7.
<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4个月后,由上海秘密出版机构——复社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出版。当时上海华界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各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在租界内有一个文化界人士参与的“星二座谈会”,经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地下室餐厅聚会,讨论抗日宣传问题。胡愈之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西行漫记》一书,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相似文献   

8.
1932年,日本挑动一·二八事变,侵占上海虹口地区,逐步形成"上海日租界",暗中寻找时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制造事端,为其全面侵华做准备.而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员基本转为地下活动. 李秀若(李林原名)转至上海爱国女中读书期间,正值日军推进"渐进蚕食"中国华北地区的时候,她时常在街上目睹日军不...  相似文献   

9.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1928年11月的一天,尾崎秀实携妻子广濑英子登上了从神户开往上海的轮船。尾崎秀实是作为日本《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前往上海的。尾崎夫妇来到幢憬已久的中国,最初是隹在上海日租界的昆山路义丰里一家服装店的楼上。在这里,尾崎首要的工作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具体而仔细地考察、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东战场全线崩溃,不过一日,南京失守,长江两岸大片土地陷入敌手.由于日本与西方列强英、美、法等国尚维持外交关系,也不愿树敌过多.因此,属于英、美、法控制的上海租界仍保持原状,租界内的中国政府机关照常办公,特区法院照常开庭,江海关照常向进出口货物征税,抗日的报刊杂志继续出版.周围地区均被日军攻占,仅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法租界暂未沦于敌手,如同孤悬于茫茫大海的小岛,故而被称之为“孤岛.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月17日与18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公安局、英租界闸北巡捕房突然大规模出动,一下子在上海天津路275号中山旅社6号房间、三马路(今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等处,密捕了共产党干部30多人,内有10人是中共省、市委领导。这些人中,不但有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何孟雄、林育南,也包括著名作家李求实、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等。2月7日,宁死不屈的24人饮弹上海龙华刑场。"龙华血案"震惊了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鲁迅悲愤地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龙华血案"也为中共党史留下了一段难以解开的谜底:敌人如此准确地分头在租界内抓捕多人,谁是告密者?谁是叛徒?  相似文献   

12.
刘长胜同志是上海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67年1月20日,他因遭到政治迫害,含冤逝世。值此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倍感怀念。特撰此文,以示缅怀。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上海环境极端恶化,为了保护党组织和干部的安全,根据中央指示,1942年秋,江苏省委及其领导人包括刘晓、刘长胜和大部分区以上骨干撤到淮南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我第一次见到刘长胜同志。在顾家圩子学习班总结上海地下工作经验时,我听到刘长胜同志开辟上海工人运动的动人事迹,深受教育。过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上海工人运动受到严重的破…  相似文献   

13.
1937年继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依托租界向上海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松沪战事爆发。国民党第五军第八十八师扫清外围后,向驻在虹口的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起攻击。因敌所据建筑为钢筋水泥构造,加之防御工事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法租界的渔阳里建立的,中共中央机关曾长期设在上海法租界。上海法租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怎样的?中共中央为何在1933年离开上海?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就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监视。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更是被法租界巡捕房密切监视着,并被法租界巡捕房起诉过两次。1928年12月22日,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几近尾声,法国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随着法租界会审公廨的收回以及中国法院在租界内的设立,法租界巡捕房开始顺应国民党当局的要求,对法租界内的共产党实施抓捕、审判和引渡。  相似文献   

15.
胡愈之,从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到1938年为筹集《鲁迅全集》出版经费离沪南下,期间二十余年,除赴法留学3年外,有近20年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在上海参加革命,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只撷取其中的二件事情,以飨读者。营救“七君子”1936年11月下旬,生活书店,胡愈之正在这里紧张地忙碌着。11月23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串通租界巡捕房,以“危…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0月3日,鲁迅偕许广平从广州经香港抵上海。10月8日,鲁迅在周建人帮助下,从暂住的旅馆搬进了虹口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这里位于闸北(华界)与租界之间闹中取静的一处民居,大多数是石库门式的建筑。在此居住的,除了周建人外,还有与周建人同供职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叶圣陶等。就在鲁迅人住景云里新居的第四天,即10月11日,郁达夫带着两个年轻人,冒着小雨,来到鲁迅寓所,介绍与鲁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孤岛”上海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的前些日子里,中国军队以非凡的战争激情,面对来自黄浦江上日舰的毁灭性的炮火,将日本人赶回了黄浦江。11月5日,柳川平助中将率3万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并向中国军队的右翼腹地淞江逼进,最终迫使国民党开始全线撤退。溃败演变成了屠杀。30万中国军队死于该役;另有17万生灵在12月12日南京沦陷时惨遭杀戮①上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遭到破坏的国际性大都市。难民纷纷涌入仅10平方英里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数周内那里的人口从150万膨胀到了400…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介绍原载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红色中华》第三百零六期十月革命专号第三版。该版刊发了《各地日军大演习》报道。报道指出:"日陆战队一队于九日晨九时半越界至市江湾路花园一带巷战演习,分攻守两部,有军官数名,在场指挥,并闻驻沪日军准备继续进行演习,北四川路一带日军情形如旧,无甚变动,仍在严密布防,搜查行人,上海居民恐慌万状,均纷纷移居其他各地。""日本在天津一带的驻屯军全部定本月二十五日起至十一月五日止,举行秋季大演习,地址在北宁路沿线,计参加者有步兵、骑兵、炮兵、空军等,日军已通令各部正在积极筹备,同时驻平丰台日军亦在继续举行演习,本月三日曾有日军一部开赴长辛店演习实弹射击,一时机枪声、大炮声隆隆不断,如战场一般。"在报道题头中配有一幅插图。  相似文献   

19.
八十件大事     
19.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 20.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 2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22.《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23.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 2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 25.大生产运动 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26.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香港发生了一宗轰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何香凝、柳亚子等“抗日分子”神秘地从日军的眼皮底下“失踪”了。之后,他们又奇迹般地活跃在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