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讽刺与幽默     
这家伙是个公的偏僻的小山村里来了一辆摩托车,村民们从未见过这么奇怪的家伙,他们围着它观察着、抚摸着、议论着。这时村里最有见识的人来了,他围着摩托车转了好长一段时间,仔细地观察摩托车的各个部位,最后弯下腰,用手抓住排气管说:“这家伙是个公的!”等秘书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笔。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吗不写,不想当市长呀?”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有秘书去办。”威胁一名男子双手抓住24楼阳台的栏杆…  相似文献   

2.
[事件】《新快报》报道的一场“摩的”司机与“精英学者”的对话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该文末尾一段说:2003年,长沙修路,公共设施遭到市民的破坏,市长给《长沙晚报》编辑部写了封信,说要“提高市民素质”。那个“摩的”司机便以“长沙刁民陈洪”为名,在网上写了篇给市长的信,说“要提高官员素质”,跟帖有几千封,点击率有30多万。不久,市长在一个会上说他第二天就看到这封信了,市长的评价是,“有点偏激,我看得很重,我会把它当作我执政路上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山东人大工作》2008,(11):62-62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山西长治市曾经印制派发96万张“特殊名片”,名片正面印着市长、市委书记的手机号和固定电话号,在全市发放。然而,当地政府做出的亲民举动,得到的结果却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一名穿着黄色马甲的环卫工,在山西长治市东街,像往日一样拾掇着垃圾,这一天她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纸片,这些纸片上写着:“长治市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联系卡,市委书记公开电话……市长公开电话……  相似文献   

4.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3,(12):64-66
1965年春,郭沫若写了两篇涉及书法的文字,一称毛泽东的墨迹“成为了书法的顶峰”,一称《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手笔。是偶然的巧合,抑或自有其内在的联系?公开发表之后,前者悄无声息,后者郭自谓“四面八方都骚动”。  相似文献   

5.
方玉杰 《人民公安》2023,(11):52-55
<正>草书,是最容易抒情但也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介绍:“匆匆不暇草书。”后人解释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匆匆不暇,草书”,也就是时间来不及了,就写一幅草书吧,是说草书容易写;二是“匆匆,不暇草书”,意思是时间太短了,写不了草书,是说草书很难写。实际上,草书和其他书体一样,从笔法、墨法、字体结构到章法布局,也有自己内在的书写规律和要求。“匆匆不暇草书”,本文结合草书的发展演变历程、历史上部分书家书作和警营书法作者创作的作品,去了解和赏析草书。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后,关于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其即将离任履新之际,上千大同市民上街打出横幅、签名请愿,甚至有民众当街下跪,挽留“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一时间,这位以“造城市长”闻名全国的“明星官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围绕耿彦波的报道见诸各大报端网络,对其评价也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7.
上学时,我特别偏爱语文这门课,阅览室里的报刊书籍是我十分喜爱的良师益友。每当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书法家”、“小作家”的墨迹”和“铅字”出现在报纸杂志上,我便也跃跃欲试地把自己的作品偷偷塞进邮局门前那方墨绿色的铁箱里。 边写边投,边投边盼,盼望着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书法变成“油印墨迹”也出现在报纸杂志上。然而等啊盼啊,等到盼到的却是失望。 日月如梭,悠悠年轮。而今的我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和展览会上发表文章和展出书法了。尽管微不足道,尽管是“豆腐块”、“火柴盒”,然而,我要说。我看重自己的“铅字”和“墨迹”!  相似文献   

8.
今年 1月 17日上午 ,原大连市市长薄熙来告别大连 ,赴省会任代省长。大连街头出现动人一幕 :万余市民自发地聚集欢送老市长 ,其中有街道居委会老大妈、离退休职工、中小学师生、出租车司机……。人群中 ,有人挥舞着鲜花 ,有人高举着横幅 ,上面写着“薄市长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 ;“祝您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 ;“薄市长请你常回来看看”。句句情深义重。一位企业职工动情地对记者说 :“薄市长要离开我们 ,尽管我们依依不舍 ,但我们还是支持他去 ,从他高票当选辽宁省代省长看 ,他一定能胜任省长的工作 ,为老百姓多作贡献”。自古以来 ,最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拓宽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我市于1998年5月向社会公布了市长热线电话,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了10个市长信箱,在市电台开办了《市长新闻热线——市情民意快车道》栏目。“市长热线”的建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一、领导重视。市委书记程三昌、市长刘炳旺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办好“市长热线”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长热线”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部署。市长、副市长亲自批阅群众来信,经常召开协调会并深入实际协调解决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市长热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健全机…  相似文献   

10.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11.
书法教师马明钧印象崔建军,时冰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海淀九人书法展”中,有位写“米”字的叫马明钧,字写得很清爽,可惜当时没有见到作者。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他。一个很典型的回族人,身材魁梧眉毛浓黑、平静温和的双眼隐含睿智,举止言谈都很得体。...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的京城书法界,能写五种体的人已经不多了,至于能写铁线篆的就更少了,而苏万顺独领风骚:楷书、行书、隶书、篆书、铁线篆样样精通;苏万顺的另一项绝活是写传统榜书(题写牌匾),从宣武区到北京,乃至全国,挂有苏万顺楷书的机构、特别是商场不下百家。 苏万顺的“松梅斋”就坐落在距琉璃厂不远的百顺胡同。之所以取名“松梅斋”,主要的考虑是与周边环境透露出的古意协调,也另存一个秘密──苏万顺除增长写字外,还以传统的山水、松、竹、梅、兰绘画见长。 受市场经济、被会多元化以及现代科技等综合影响,书法事业的发展,与改…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第一个走访的知名人士,就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20多岁时,能写出好诗,字却写得不好。  相似文献   

14.
秦俊勇  陈峰 《小康》2004,(8):24-26
“请你到景德镇微服私访,然后交流意见,我来改进工作。”在今年江西省“两会”期间,景德镇市长许爱民抛弃了市长们惯用的“外交辞令”,坦率地回答记者有关当地民生的提问。许爱民(现景德镇市委书记兼市长)对媒体记者的这一态度令人赞赏,于是7月上旬,本刊记者就带上100份问卷来到景德镇做街头调查,“考”了他一下:景德镇千年庆典之际,“瓷都”的名号却旁落他人之手,市长如何消除这一尴尬?景德镇市民对市长又有哪些期待?  相似文献   

15.
1985年2月16日,继沈阳市开设全国第一部“市长电话”后,郑州市沟通市长和百姓的“市长电话”也随即诞生。18年来,“市长电话”以它全心为民的工作,赢得越来越多的喝彩。  相似文献   

16.
第六章市长夫人一青木和冈本两人从北海道返回东京就直奔搜查总部。正好田代警官已经上班了。田代问:“由于从早川准二的家里找出了春田市长的领带和名片夹,那么杀害市长的凶手应当是早川准二了;后来早川迫于杀害市长的自责投海自杀,当地的警方是不是这样认为的?”青木回答说:“对,和您讲得一样。不过,早川为什么非杀市长不可?这一点还没有弄明白。”“当地警方怎么推断的?”“他们是这样推理的:早川准二对春田市长的扩建海港计划耿耿于怀,当他得知市长一行人再次上京陈情时便尾随而至,而且利用了什么机会将春田市长骗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1998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上,吴玉如先生的书法“炎黄子孙盼统一”,作为唯——一件有跋文的作品,成为大展的热点,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报道开幕式消息时,画面上展示了该件作品。2月15B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参观了大展,中央电视台当晚的联播,作为头条新闻报道了江泽民主席参观展览的消息,电视画面上再次展现了吴老的这一手迹。吴玉如,原名吴家碌,是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被中国书法界称为“当代巨臂”、“是现代书法史上真正进入‘晋唐’门奥的大家…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9.
黄裕平 《人民公安》2023,(15):56-56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我对杨凝式书法的认识,正缘于黄山谷的这首《题杨凝式诗》。对行书佳作《韭花帖》,严格意义上说,我还没认真临写过。如何才能临好这一传世名作?我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识其人。下笔临写之前,我先做了些基础功课,查阅相关书籍和历代名人对杨凝式的书学评论文章,以求对其生活经历、师承脉络、书法风格等作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分析把握《韭花帖》的书风特点。  相似文献   

20.
著名报告文学家陈祖芬的新著《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是专门写大连市市长薄熙来的。文前题记用了薄市长一句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