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在少数中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青春期教育的试验。去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又在全市一百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实验。一、从我国中学生性心理特点看青春期教育之需要进入青春期后,学生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别,并随之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 1.迫切需要性的科学知识与生理卫生指导。随着自身性器官发生的变化,中学生对性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疑惑,积极探索人身上为什么会出现性生理现象。女孩子的初潮、男孩子的遗精都给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那个叫蒋丽媛的孩子 文勋问莽秀丽,那个常常在学校附近放猪的女孩子是不是阿大强家的姑娘?莽秀丽点点头说,是的,女孩子叫蒋丽媛。文勋说,名字取得很好听啊,寓意也好。莽秀丽说,名字是她刚上学的时候老林老师给取的。这孩子聪明好学,是难得的好苗子,可惜她辍学了。  相似文献   

3.
太原铁棍     
是原“太原县”(今太原南郊区晋源乡)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太原铁棍,造型精美,其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小舞台。这个舞台,纵横不过四尺,高不过三尺,舞台两侧有两条近两丈长的横杆,前后由十六名男青年抬起,扭摆颤抖,穿街过巷,站在这个被抬起的舞台上的人,可表演各种姿势的节目。“铁棍”的表演,是在长杆后面有高约七、八寸,宽五寸的横条小高台,两端竖起两支直径为三公分的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的一支铁棍,在这三支铁棍上绑好三个年龄不超过十岁的孩子之后(一般是女孩子),导演就根据自己的编排,让孩子随着抬起横杆的十…  相似文献   

4.
程朔  李维 《台声》2014,(6):96-97
“喂,你好……”随着一声轻柔的问候,我们接通了一位远在广州的女孩子电话。之前的好奇与猜测仿佛都随着电话的接通而得到解答,因为我们从听筒中传来的声音里很明显地能够听出来,这是位活泼热情的女生。果然,听我们解释过致电的原因后,这位开朗的女生很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远程访问。  相似文献   

5.
声音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甚至教人为善这一条,如果不从属于这个教训,也是虚伪的、矛盾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譬如小翠     
小翠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借这个名字.看一看农村孩子在城里的情形。 农村空了.除了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包括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她们出来不光为赚钱,还因寂寞。空空荡荡的乡村.姑娘守在那里做什么呢?农村的女孩子离不开伴儿.  相似文献   

7.
年少的时候,我们不理解母亲,不懂得母亲那种只要儿女过得好就很满足的心情。对于母亲的关心和唠叨,总是抱着老大的不耐烦,以为她们年龄大了,不理解世事,纯粹是白操心而已。等到自己有了孩子并渐渐长大。要走上社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和母亲当初的心情一样,心中装的全都是孩子,每每看着孩子在人生路上碰到一个个沟坎,心里就发急,恨不能替她们走完艰苦的路。  相似文献   

8.
《半月谈》2004,(20):52-57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一个女人用一生讲述的一句简单话 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  相似文献   

10.
高三,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是一个转折点。论年龄,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生活浪漫而又幸福的。然而,高考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他们活的很沉重。因此,每年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竞争、期望和压力,来自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有一个美丽的外表,一个计算机一样的大脑,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我们会羡慕,但绝不敬佩;我们敬佩的,是那种历经各种磨难,仍有孩子一样的眼睛,有狗一般的忠诚……”把这话当成格言的,是一个被大学除名的普通女孩子,她叫张璨,模样清纯,看上去还有一股子尚未退净的学生气。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保障》2008,(8):6-6
小保: 我们夫妻走出大山,从内地到东南沿海一城市打工已经五年多,现在工作稳定,生活安定,用人单位把我们和当地的员工一样看待,为此我们很满足。可有一件事让我们放心不下,这就是留在老家由父母照顾快要上学的孩子,我们怕隔代教养,父母把孩子惯坏了,有心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又怕上不了重点校,去不了重点班,交不起巨额的借读费?就此您能为我们解忱吗?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合适年龄受到良好的教育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农村教育,我们无法忘记那些徘徊在教育边缘上的孩子。农村教育的酸楚和苦涩、落魄与尴尬边缘处境,深深牵动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人大工作》2006,(7):61-61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其中,严重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加,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的影响,现在青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两三岁。对此现象,有法律专家提出,要根据儿童的心智成熟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的最低起点从14岁降至12岁或13岁。日前,这一观点在厦门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华西变大了,现在已经超过35平方公里。从人口来说,我们原来是1000多人,现在有35000多人。我们今后的设想还要更大。今后华西最起码要达到100平方公里。华西村现在已经比澳门大了,华西村是35平方公里,澳门只有29个平方公里。从大来说,作为村来说是大了:关键是经济上要做大,而且要做优。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中,卡通似乎总是与 儿童相连。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也许都曾有过小时候为了看动画片,每晚6:30不出门的记忆。现在,董浩变成了风车王,鞠萍姐姐也早已变成了阿姨。然而对卡通的迷恋仍然一代代在孩子当中延续,很多时候,当孩子长成了大人,对卡通的挚爱也就从儿童天地走进了成人领域。 我为卡通狂 一位同友说:他觉得看卡通和“幼稚”、“不成熟”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真正优秀的卡通除了吸引孩子,也会吸引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不同年龄的人看卡通时所抱持的心态和所取的角度有所不同。小朋友看卡通,也许只是图个热闹,…  相似文献   

17.
时势造明星,台湾各家唱片公司纷纷打出年轻、富活力的“少女牌”,期望以新鲜的面孔来抓住大众的目光。十三、四岁,对一般女孩子来说,还是做梦的初中生年纪,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却已实现了或许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成功。近年来台湾的歌坛上推出的少女演唱组合,年龄有一直往下探底的趋势,像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8.
孩子生病了,却因家里贫穷而耽误了治疗,甚至失去生命。当我们从报纸电视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求助报道时,除了惋惜、同情和付出有限的帮助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份健康保障,以减轻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让家长不再“望病生畏”,是我们关注这一社会热点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9.
那赢心 《台声》2013,(5):102-103
近年来,将地标作为拍摄主题似乎成了台湾电影的一大趋势。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书写垦丁海边的浪漫奇遇;到钮承泽的黑帮电影《艋胛》追忆上世纪80年代万华区的热血青春;再到九把刀自传意味浓厚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借初恋呈现故乡彰化的风土人情。这些贴上地标标签的电影,无一例外,都与故事发生地密不可分,一旦脱离开来,故事也无从讲起了。  相似文献   

20.
敏敏告诉我从遇见许强的第一天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男人。或许对她这样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来说,许强身上的某种魅力是她曾经所无法抗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