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当前,政德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儒家"为政以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资源,其核心理念包括修身正己、民惟邦本、重义轻利等方面。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从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修身正己"思想,强化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坚持"民惟邦本"思想,促进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牢记"重义轻利"思想,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2.
正儒家修为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修,即修身;一个是为,即行,对德的践行。儒家修为思想对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汲取其中智慧,对于党员干部践行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儒家修身内涵对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启示修身,是儒家修为思想体系的关键和根本。修身,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为"行""安人""平天下"创造条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儒家看来,上到一国之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儒家诚信作为一种人格美德和社会道德规,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其积极价值与意义。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并且儒家"诚信"思想还具有现代价值。根据对当前我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提出我们要合理运用儒家"诚信"思想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五爱"公德为原则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显得更  相似文献   

5.
职责与奉献本是两个从内涵到外延根本不同的概念,然而现在却存在把履行职责赞为奉献的现象。如人们常常喜欢用“奉献精神”釆称赞那些恪尽职守的党员干部和对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普通群众。毫无疑问,提倡奉献精神对弘扬社会主义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然而对那些虽有一定工作业绩但纯属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党员干部,也以“奉献精神”赞美,则混淆了职责与奉献的区别,会造成消极的后果。职责与奉献的不同点在于:一是涵义不同。职责,取职务和责任之意,即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所负有的与职务相适应的责任,具有责任性和义务性的特征。奉献,取呈献之意,具有自愿而非责任、非义务的特征。二是对人的要求不同。职责对人有一定的强制性,其行为用法律、法规、纪律来约束。而奉献对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报告首次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的概念,这既是对目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讲究"诚实守信"的社会,传统的儒家"诚信"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基础.诚信文化,不仅渗透于个人"修身"、"齐家"方面,而且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要求.千百年来,诚实信用已形成中国社会道德标准,成为社会民众、社会贤达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既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诠释,又是对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提出的新要求。"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修身律己、从政为官的新标尺、新要求。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好"三严三实"精神,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把担当精神贯穿于落实"三严三实"始终。一、修身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担当精神修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  相似文献   

9.
魏苏 《党史文苑》2011,(8):37-39
道德修养是做人为政的基本问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儒家修身思想博大丰厚,如何吸取其精华,科学合理地继承儒家修身论中的有益因素,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讲究"诚实守信"的社会,传统的儒家"诚信"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基础.诚信文化,不仅渗透于个人"修身"、"齐家"方面,而且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要求.千百年来,诚实信用已形成中国社会道德标准,成为社会民众、社会贤达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诚信思想精蕴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著作。《大学》认为,治国应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为本,"为民父母"的伦理基础是"诚其意",诚信教育的人格前提是"毋自欺"。所论对当代探讨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及创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13.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揭示了儒家学说关于养德修身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修身"作为塑造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一直受到古人的高度关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为领导干部,要展示人生价值、实现政治抱负,也必须审慎地做好"修身"这篇基础文章。要做好"修身"文章,首先要从"慎"字入笔。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三严三实"的理论内涵(一)"三严三实"辩证地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纵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官员自身的内在修养,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第一位,即表明修身是为人与做官的第一要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儒家还特别重视"慎独"思想,并将其看做文人士大夫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最高境界。如《礼记·中庸》中所述:"道也者,不可须臾  相似文献   

15.
传统儒家诚信思想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现代社会和儒家倡导诚信的时代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冷静分析和思索造成当代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个人诚信自律不够、诚信教育软弱、政府诚信缺乏、诚信建设和利益引导相脱离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的诚信美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讲堂是什么?简单地讲,道德讲堂就是一个给人修身洗心的地方。总书记讲"三严三实",要求广大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修身就是我们常说的"修齐治平",就是《礼记·大学》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严三实"饱含儒家讲的"内圣外王"精神。在哪里修身?就在道德讲堂。修身主要修什么?我给大  相似文献   

17.
论颜元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 《理论学刊》2003,(3):152-154
生当明清之际的一代大儒颜元,在批判继承宋明儒者(主要是宋代朱熹)修身思想的基础上,改造了宋明儒者性气二分的人性论和依赖内在体验的工夫论,开辟了"践形尽性"的修身之道,创新了儒家修身的根据和路向.  相似文献   

18.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修身与做人     
张文珍 《学习导报》2011,(22):42-42
修身,其内涵是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修身最重要的功能是能抑制人性中的恶,光大人性中的善。古人对人性的认识,说法不一。孔子曰"性相近",孟子倡"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强调和努力把握的三大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从传统的修身文化、治国文化与大同文化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众多与三大规律相适应的涉及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重要学派的宝贵思想。这些思想可作为我们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