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华 《桂海论丛》2007,23(1):40-42
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主要方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等。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生产力的竞争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表现为对全球范围内信息和资源的集聚程度和配置能力。“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重大变化,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总体环境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特征日趋明显;二是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日益凸现;三是国内外竞争进一步加剧;四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对城市群功能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将面临不少机遇: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的科技优势。同时,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英  任建兰 《前沿》2011,(7):17-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特征。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是目前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背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供需缺口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等问题是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的体现。我们应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改变传统经济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短期阶段,我国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来,以此平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产业向“泛长三角”转移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红艳  宋则 《中国发展》2011,11(5):83-87
"十二五"时期,受成本、资源、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产业将呈现出大规模向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近期内,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借助轴向式转移和圈层式转移两种方式,将会集中将成本驱动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市场拓展型等四种类型产业沿长江和交通干线向安徽、江西等的泛长三角地区转移。泛长三角地区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李祝平  欧阳强 《求索》2014,(2):39-44
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约束为逻辑起点,考察我国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情况,并对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深刻根源和历史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列出经济增长、贸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式,说明我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前半段的阶段。以此构建绿色贸易转型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我国绿色贸易政策转型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对海关产品目录进行绿化,使产品按环境分类管理;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名单绿化制度管理;对行业进行整顿绿化。设计具体的绿色贸易政策:以征收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为主导;制定市场准入和市场准出标准;积极促进外商绿色投资,防范外商直接投资西部转移的环境风险;从而调整进出口总量和结构,改善环境与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海啸波及全球经济的艰难时刻,我国深陷保增长、保就业之需与克资源环境约束之急共同制造的发展峡谷.该峡谷的形成归咎于增长至上的信条作崇和城市化进程的困顿,穿越该峡谷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德才 《中国发展》2009,9(1):84-89
该文对长三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恶性竞争与结构同化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结构现状,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营销过程中,营销资源通过营销能力转化为城市价值,对营销活动的成败有极重要的影响。营销资源由固有资源、建设资源和支持资源组成,大部分来自城市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网络环境。由于城市所需的营销资源依赖于外部网络,因此城市必须根据其来源和内容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以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朱湖根 《中国发展》2009,9(2):86-89
该文分析了安徽省作为泛长三角区域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全理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安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2009,9(5):21-25
该文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现实基础,认为安徽仍存在发展层次低、财力弱、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次全面推进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共赢之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德才 《中国发展》2010,10(6):70-75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又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在所有影响自主创新的众多因素中,制度创新及其安排又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任何一个社会要想促进自主创新的大量出现,促进生产力因自主创新而爆发出的巨大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决定着自主创新,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2009,9(5):10-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带动了长三角及周边发展。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在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探索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高级化内涵以及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的分析,试图明确政府在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中的合理定位,指出长三角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通过技术研发激励机制、高端人才价值链挖掘机制、技术工人职业化培训机制、品牌战略扶持机制以及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下长三角制造业的高级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2009,9(5):5-9
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也将继续承担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金融危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从国家战略和国际视角的高度,探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出了对策:尽快出台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推动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该文首先介绍长三角区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现状,然后探讨长三角区域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