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刑事诉讼阶段的划分是以诉讼职能区分为基础所作的划分,不过是对刑事追诉活动的一种客观描述,存在诸多弊端,应当从诉讼的角度对刑事诉讼阶段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的相关问题,为提高鉴定质量提出一定建议。方法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度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一致性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为15.79%,一致性为42%,其中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10例,仅法律相关问题评定不一致者12例,两者均不一致者18例。结论重新鉴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各个诉讼阶段是否存在区别的问题,当前主要存在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案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证明标准应当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按照先后次序严格进行,只有前一诉讼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诉讼活动,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立案阶段为怀疑;在侦查阶段为确实、足够的证据;审查起诉阶段为确实、足够的证据;而在审判阶段的标准才能沿用法律所规定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从总体上讲,自侦查机关到起诉机关最终至审判机关的刑事证明标准应是越来越严格的递进关系。第二类观点认为,我国法律对刑事诉讼的三个诉讼阶段都明确的提出了刑事证明标准,并且三个标准基本表述均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以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证明标准的掌握上基本是一致的,没有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向侦控机关与法院申请重新鉴定,而至于是否被许可,则由三机关自由裁量。因申请主体与决定主体的二元分离,二者之间难免产生对立与冲突,故当事人为自身之利益而在实践中展现出系列行动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说服、甚至支配办案部门启动重新鉴定;该行动策略反映出当事人不满官方鉴定意见的案件结构特征。然而,当事人行动策略的恣意、非法、甚至暴力.说明中国目前的重新鉴定启动机制需要适当变革.以减少乃至限制当事人不合理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的相关问题,为提高鉴定质量提出一定建议。方法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度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一致性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为15.79%。一致性为42%,其中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10例。仅法律相关问题评定不一致者12例,两者均不一致者18例。结论重新鉴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诉讼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司法鉴定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在我国鉴定体制下,重复鉴定致鉴定分歧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将从我国近年来由于重复鉴定大量出现造成的鉴定分歧面临的问题出发,初步分析了造成重复鉴定的原因,不良后果,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承担执行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义务,是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准则的差距入手,提出了创造条件加快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重新鉴定作为刑事诉讼鉴定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学术界关注.为探究我国刑事诉讼被告方申请重新鉴定的真实情况,以2019年全国法院刑事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发现:被告方系刑事诉讼申请重新鉴定的主要主体,申请时间集中于一审庭审期间,法院对申请的审查偏于书面审查,在审查方法上大致可称为"五要件审查法",处理结果上多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现代科学技术在诉讼证据上的体现——电子证据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诉讼证据,本文阐述了电子证据的、特点及与传统证据的区别;并就刑事诉讼实践中电子证据的鉴定和运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合理控制重新鉴定和有效解决鉴定争议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鉴定无休止地进行,可算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痼疾。曾有不少人认为,这个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不顺、鉴定人业务素质不高所引起。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行后,经过三年多的鉴定体制改革,鉴定体制基本理顺;鉴定人经过考核和培训,法律与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鉴定机构与侦查机关鉴定机构各自的职责与受理鉴定范围也已明确,但诉讼活动中的重新鉴定率并无减少趋势,与重新鉴定有关联性的鉴定争议仍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主要有三种情况:当事人是少数民族人员、聋哑人和外国人。鉴于基层检察院对涉外国人案件没有管辖权,本文不予讨论,仅就司法实务中遇到的涉少数民族人员和聋哑人案件进行探讨。由于这两类案件对语言文字具有特殊要求,就需要翻译人员协助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完整、真实、准确地翻译相关信息,查清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8,(11):57-57
法官:去年10月,我驾驶汽车时不幸撞上骑自行车的王某,王某身上多处受伤,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不久前,王某将我告上法庭。从法院送达给我原告王某的证据复印件看,王某在提起诉讼前,已委托一家鉴定机构对伤残等级作出鉴定。我感到该鉴定结论认定的伤残等级偏高,再加上该鉴定未经法院委托而实施,不知我能否无条件申请重新鉴定?特来信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盖然性是英文“Probability”的汉译,可另译为“可能性”,相对于绝对的确定性而言,无论是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还是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都在总体上否定绝对的确定性,从而使“盖然性”概念得以在证明标准中牢固地扎根并被广泛地使用。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在评论证明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意见是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科学证据。开展鉴定活动时,司法鉴定人有可能因程序性或技术性问题而向法庭出具有问题的鉴定,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损。重新鉴定作为问题鉴定的救济路径之一,是严重问题鉴定的高端技术性解决方案。法官与当事人不恰当使用重新鉴定手段来纠正问题鉴定,是引发民事诉讼中重新鉴定乱象的内因。而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与诉讼规则博弈所导致的管理盲区的出现,则是引发重新鉴定乱象的外因。《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版)为重新鉴定乱象的治理带来了契机。一方面,通过提出异议-书面答复-鉴定人出庭的鉴定异议疏导路径,使重新鉴定回归恰当的救济地位;另一方面,基于初次鉴定、庭审质证、重新鉴定构建多元化的问题鉴定管理路径。这种合理的问题鉴定分流管理模式,不仅有望有效治理既往的重新鉴定乱象,而且即将打破知识壁垒、实现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主体的年龄问题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行为人是否应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的年龄的确定一般依据户籍登记,以户籍登记的出生日期计算年龄。但由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不严等诸多问题,使认定行为人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遇到困难。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日益健全和证据学的发展,能够快捷并较准确测算人体年龄的骨龄鉴定走进刑事司法人员的视野,成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重要方法。但在刑事诉讼实践中,骨龄鉴定的运用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立足办案实践,分析目前骨龄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证据运用的角度提出一管之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卜开明 《中国司法》2011,(10):103-105
我国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职权间的相互制约力度不足。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各自独立地实施诉讼行为,属于互不隶属的“司法机关”;在审判前的诉讼活动中不存在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机制,不能就追诉活动的合法性举行任何形式的程序性裁判活动;  相似文献   

17.
第一,正常办案受到阻碍和约束。按刑诉法规定,除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其他任何医院或鉴定机构所作的鉴定结论都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人民政府为了更大的经济利益,行政指定某些本没有开展法医学鉴定业务或法医业务不熟通的医院进行重新鉴定,无论从鉴定的技术含量,还是鉴定结论的标准化、合  相似文献   

18.
陆辉  廖菁 《法制与社会》2010,(16):155-155,163
物价鉴定结论是指物价鉴定部门针对刑事案件的需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涉案物品价格进行分析、鉴别、计算后所做的一种结论性意见。在刑事诉讼中,物价鉴定起着衡量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证明行为人犯罪情节轻重的双重作用,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适用法律务款和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量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天津检察》2009,(3):37-38
一、撤销案件程序存在的问题 在刑事诉讼中,虽然定罪权统一归属法院,但定罪的否定权各司法机关均能享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各自的诉讼阶段均可以将那些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即时排除于诉讼程序之外。而撤销案件就起到过滤和分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