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览》2005,(12):47-51
提起埃德加·斯诺,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名作<西行漫记>.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一名外国人,率先不顾一切地深入国民党严密封锁的陕北红色根据地,热情采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追溯起来,一二·九运动对他的影响,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28年,斯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聘于国外新闻机构驻中国的采访编辑部门,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3年之久.为采集新闻,斯诺遍访了大半个中国,了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尤其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苦大众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期间,斯诺积极参与酝酿筹划,认真追踪采访报道,热心保护青年勇士……这一切促进了他思想的发展,增强了他进一步了解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热望与对中国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自信,源于客观理性的比较分析,源于宏观经济数据所透示的信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为经济自信提供坚实支撑。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恶化论”、“中国经济硬着陆论”等观点也时起时伏,不断冲击着人们紧绷的神经,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疑虑,干扰着人们的视线和判断,也威胁着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大逻揖,是消除疑虑、保持定力、坚定经济自信、清醒、沉稳、有作为、有担当的强大基石。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这更需要经济自信。只有坚定经济自信,才能沉着、冷静、从容地应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此,需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辩证把握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突出特点是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2013年度该学科研究中有若干创见:一是对改革与转型历程阐述的新探索,认为发展与体制双重转型是中国独特的改革开放之路,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结构问题等;二是对“两个三十年”思路下的六十年经济史研究,既探索60年中经验与成就的总结与继承,也体现了对教训、问题的揭示与分析;三是对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价值与方法的新思索。  相似文献   

4.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4):F0002-F0002
李文,1963年出生于山西大同,博士,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6—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室工作,2001年以来供职于当代中国研究所,任《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编审,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高盛资深咨询顾问J.C.雷默(Joshua C. Ramo)提出“北京共识”并以之概括中国发展经验以来,国内外学界就出现了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热潮。人们在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教训并揭示其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对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或影响力进行了思考。梳理他们对中国道路之世界意义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和坐标,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势。综合而言,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基于三个维度:一是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二是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三是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20世纪前四十年的新文化运动与新启蒙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也各具其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世界化"转变到新启蒙运动的"中国化",这对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多用“中国道路”的表述解说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道路”“是否可持续”之所以日益成为讨论焦点,既源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追问之完满求解,亦源于为拉近“中国思想”与“中国道路”的距离所催生的思想话语建构冲动。总体来看,即便“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还远未成熟”,国内学者仍多对其在未来的可持续性怀有信心,体现出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部分学者在承认“中国道路”迄今取得成功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较多。由此而言,国内学者在基本认同“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同时,对其未来的目标模式颇多讨论,这将影响着“中国道路”的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基因”即阐述以良知为本的人的真理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因”包含着文化生命赖以延续的遗传信息──人的真理。世界诸多文化都孕育、形成、维系于某种宗教,因为宗教信条天然适合承载文化生命的“基因”。中国文化是世界诸主要文化中唯一的非宗教性文化。中国文化复兴需要中国人的文化自觉,需要思想界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煤炭、电力工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经济合作,面对新的形势,煤炭、电力工业必须进行战略重组,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之真正成为宁夏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农民身份转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民队伍,数亿农民的身份转化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中国农民身份的转化过程就是中国政治的发展过程,没有农民身份的转化,中国的政治发展就不会有大的进步。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农民身份转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表明了他对经济体制改革发展 方向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在这一系列理论创立过程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加入WTO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及时研究分析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已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的领导核心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禀赋、商品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缘人缘、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和中央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政策等五个方面形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此同时又创造出西部大发展的机遇。西部大发展的机遇也是振兴中华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高潮,中国先进文化的研究也广泛地展开。学术界对先进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先进文化的内涵、特征、前进方向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不仅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而且对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日益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宗教作为一种意识文化生活已与全球化形成了一种互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宗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会更加显现。为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宗教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机遇思想是江泽民的重要思想之一。江泽民认为:能否抓住机遇事关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国家的生死存亡及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抓住机遇就是在对人类历史最具影响的事件中捕捉大机遇,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捕捉新机遇,就是要形成我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优势,就是要实现全面创新。江泽民关于历史机遇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