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梁的文论以“诗本性情”为基础,以“言志”为核心,从黄宗羲进步的性情论回归到“诗教”说。他对诗歌的评判带有很强的政治伦理色彩,坚持将“言志”与“思无邪”贯通起来,强调“恻怛”之情与“浩然之气”,倡导文风与人品的一致。在道情言志的基础上,他鼓励女子作诗,倡导女子自写性情,为女子的“不平则鸣”制造舆论,表现出更为卓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宋代浙东学术著名代表人物吕祖谦的《诗经》学,既守《毛诗序》,以《序》解《诗》,又主张读《诗》先要看大义,提出看《诗》须是以情体之的近人情思想,以平易观《诗》,以义理解《诗》,不以训诂来局限《诗》。其《诗经》学在宋代《诗经》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的浙东学术思想以其经世致用、博纳兼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成为今天宝贵的历史财富.为了挖掘其现实意义,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特从浙东学术思想的发源、"以和为贵"--"和"是社会协调的保障和传统浙东学术中"和"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浙东学术大师的思想,来对浙东学术中这些博大精深的历史品格所蕴含的"和"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究日本茶道为什么推崇"禅宗墨迹"为茶席中第一挂物的原因,提出了关于浙东禅茶文化演化、嬗变与精神实质的一些新观点。文中指出,中日两国文化上存在的落差,恰恰实现了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将理学研究范式和"两军对垒"研究范式转换成实学研究范式,以推动浙东学派研究,开创浙东学派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自明代至清初,甬上万氏家族人才辈出,从抗御外侮的名将到杰出历史学家,代有其人;特别值得称道者,如抗倭名将万表、万邦孚,<明史稿>主要撰稿人万斯同等.本文按甬上万氏谱系逐一加以考证评释,为研究明清史的学者尤其是研究浙东史学的学者提供较翔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讲求实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作用的一种文化精神.文章认为,不能将当代"讲求实效"的源头活水直接归结于浙东事功学大传统.文章以史料为依据,试图证明:浙江民间务实的文化传统,不仅构成了浙东事功学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也是当代浙江"讲求实效"精神的直接根源.  相似文献   

8.
正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以下简称纳兰)勤于笔耕,在其短暂的31年的人生岁月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诗、词、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代表作是《通志堂集》。诗为真情何宗唐宋《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是所以贵真也。"老庄哲学中的这种"贵真"思想对历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纳兰十分看重诗词创作中的直实性,他认识到这份  相似文献   

9.
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通过评论宋元儒学阐发了自身的哲学思想立场。在宇宙本体论上,黄百家继承刘宗周、黄宗羲的理气合一论,以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之实体,以理作为气之本质属性,批判了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在人性论上,黄百家继承刘、黄二人的性气合一和性善习远说,主张性与气质均为善,而恶来自后天习染,批判了程朱以善恶区分性气的二元论与变化气质说。在道德观上,黄百家回归到先秦孔孟仁说,在程颢识仁说基础上,继承刘、黄二人的道器、性情、仁爱合一论,主张于人性之本源(孝弟)处求仁,批判了程朱的性情、仁爱二元论。在修养工夫论上,黄百家在以心学为本的同时又折衷朱陆各派思想而会归于一,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0.
何焯是清初考据学"开风气"的学者,他以评点方式对韩愈的诗文进行了细化研究,总结其创作规律,探求其借鉴意义。其韩诗研究熔校、考、注、评于一炉,认为韩诗以曲笔展现奇健笔力,以直笔营造平淡自然之境;韩文研究主要总结韩愈的叙述、议论之法,认为其质雅温醇的文风是他深厚的人格修养以及经术纯明、宗法两汉的结果,而雄奇奔放的文风则得自其善驭文势、曲折变化之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