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产征收中“公共利益”如何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峰 《法学》2005,(10)
征收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政府依法定程序强制获得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并必须支付补偿费用的行为。但是公共利益是典型的内容不确定概念,其不确定表现在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及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公共利益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确定。在实体法上的途径主要有:(1)从公共使用主体的角度来确定;(2)从公共利益用途的效果角度来确定;(3)从征用财产直接目的来确定公共利益。程序上主要包括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由于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在适用过程中容易被滥用和曲解,因此,必须尽可能将公共利益内容条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胡锦光  王锴 《法学论坛》2005,20(1):10-14
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是专门针对征收 (征用 )条款而言的。但是 ,从实际的立法看 ,公共利益在普通立法上使用极为广泛 ,并不局限于征收 (征用 )领域。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 ,是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 ,可以表现在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由于公共利益主张者的缺位以及主张者的不保险性 ,由法律来确认或形成客观的公共利益成为法治社会的普遍做法。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这一概念 ,必须厘清公共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以及与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等概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识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利益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本文试图从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区分和公共利益与公众利益、共同利益的区分中厘清其涵义,并提出,为防止公共利益名义被滥用,应该以宪法统领公益,由立法规范公益,由程序形成公益,仰司法救济公益。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本是公众利益的体现与保护,但在实务中确有被滥用的嫌疑,本文主要从公共利益认定主体及区分认定的角度来对公共利益这一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来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晓棠 《行政与法》2009,(12):66-68
行政法的目的就是协调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在保护好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个体利益二者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个体利益更具有法律性。所以,只有完善对个体利益的法律调控,才能解决公共利益的不确定问题,真正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郑慧 《广东法学》2005,(6):47-50
公共利益是不同于个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第三种有独立意义的利益。经济法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根本目标,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实现休戚相关。经济法应当从实体到程序上设计出全面,合理的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好实现。  相似文献   

7.
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了使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共利益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厘清公共利益的内涵,并正确定位政府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在界定公共利益时,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建立规范透明的程序制度,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在做出征收等行政行为时,要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衡量,如果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不可避免,要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不是对立的,在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受到了损失,行政机关要对其损失给予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8.
杨金梅 《法制与社会》2010,(11):277-277
近些年,对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研究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为了防止公共利益在拆迁实践中被滥用,必须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予以明确限定,只有处理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才能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以社会公众为利益主体的,涉及整个社会最根本的法律原则、道德的一般原则及隐藏于它们之后的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观念。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经济法立法必须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重要内容,经济法中的公益诉讼应是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概念透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胡建淼  邢益精 《法学》2004,(10):3-8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征地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政府征地的前提,目标是促进公共福利的增长。但公共利益定义的不明确成为政府部门滥用征地权的突破口、权力寻租的制度根源,公共利益的内涵成为政府征地制度中的核心问题。构建公共利益价值体系,作为评判征地行为的价值标准,以低层次利益服从高层次利益为原则、同一层次的利益互换须符合急需性与阶段性的要求,辅助以严密、公正的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程序,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权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国际投资争端往往涉及重大的公共利益,国际投资与服务贸易的密切相关,使得市场准入等原则对一国的开放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投资条约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下,也不能忽视对国家根本安全利益、对国家主权的保护。在国际仲裁实践中,也体现了对投资者私人利益的保护。仲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保密性,这就使仲裁程序缺乏透明度,影响公众对仲裁考虑的监督。第三人参与制度也比较罕见,仅借助法庭之友有其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提高仲裁程序的透明度,建立第三方参与制度,使国际投资自由化和公共利益双向互动,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法律化:理论、路径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斐 《法律科学》2009,27(6):38-50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为了整合各种形态的特殊利益,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借助法律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法律秩序,使其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合法化。公共利益也表现出从法律外的抽象政治理念到具有实质内容法律概念的现代转向,公共利益法律化的主要内容在于寻求公共利益的确定法律内涵。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探讨公共利益的法律化忽视了公共利益作为法律概念与非法律概念的区分。将公共利益视为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围绕着其规范目的进行具体化研究是公共利益法律化的有效路径。因而,公共利益的法律化不应停留在立法对公共利益概念的表述,更应当完善确定公共利益法律内涵的法律界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杨寅 《法学》2004,(10):8-10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著作权法旨在直接实现的利益目标看,它是有关帮助著作权人获得利益的制度安排。在著作权法保障的利益结构中,虽然首先考虑的是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但著作权法最终还是为了公共利益。当然,两者之间仍然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保障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原因很简单:没有作者创作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利益内容和利益主体不确定两个方面。为明确公共利益概念的内涵,学者们提出了性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对公共利益进行类型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然而,这些判断标准对我们理解作为法律概念的公共利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以公共利益在法律文本中的规范目的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分析,可以对上述标准起到纠偏作用。同时,以规范目的为标准有助于区分公共利益概念的法律意义和日常意义,在理论上拓宽公共利益的法学研究视角,在司法实践中保证公共利益解释的一致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辨证统一的:公共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反映和体现着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重合性,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融合的背景下,两种利益应是相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更是与公共利益所指相同,不过是不同法律文本中的不同措辞,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服从的博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岩 《法学》2004,(10):17-20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界定的实践性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武扬 《法学》2004,(10):20-22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土地问题是农民的中心问题,土地征收制度是关系农民生存与发展利益相关的问题。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土地征收要以公共利益为前提,但是现行法律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却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界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该文从法的第二性出发,认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是法权意义上的界定,不应过多涉及价值判断和要求逻辑完美,而是要从法的规范功能进行界定。以此为依托,作者将经济学上的收益成本理论运用于法学上的公共利益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