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加上外省回湘就业毕业生1万人、往届未就业毕业生6.7万人,全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超过36万人。  相似文献   

2.
吴同  孙哲 《理论文萃》2005,(3):7-13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的年份,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212万人涌入了就业市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上年增长68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是不争的社会问题;但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8月,复杂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关键时期。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透露,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这个数据太笼统,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出国和就业,这7%只是毕业生在学校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数  相似文献   

4.
赵恩忠 《奋斗》2004,(3):32-3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在高校毕业生取消指令性分配之后出现的,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走向市场的产物。从大的环境看,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世纪桥》2009,(3):143-144
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200多所。占我国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湖北省高职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超过本科毕业生,2008年湖北省毕业生人数达35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研究生3万人,本科生14万人,专科生18万人。今年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会存在,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就业的寒冬,大学生就业问题较为严峻,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形势,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理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就业率仅为72.4%,有93万名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由2000年的117万猛增到2006年的413万,但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无法实现顺利就业。2007年,大学毕业生将突破历史纪录达495万,其中140多万大学生将无法实现当期就业。面对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面对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给予解决?笔者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横》2010,(10):F0004-F0004
全力以赴,促进就业,超额完成工作目标 就业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14.7万人。超年度计划14.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3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7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率98%,高校毕业生当年总体就业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上年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重大举措,但也使就业指导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平均初次就业率是70%左右,在校的尚未就业大学生有34万多人,按这个数字推算2005年以后离校时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每年将超过75万人。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未普及,国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解决好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一是深化基层意识。基层的概念,谈了多年,但让广大毕业生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学历者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今年,1999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高学历人才供给出现“井喷”,就业压力空前增强。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届毕业生尚有40万人未落实就业岗位,2003届的大学毕业生又将有212.2万人流入求职市场。有关专家估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70%左右,也就是说在  相似文献   

11.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这两个数字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据权威部门估算,进入2009年以来,大约有650万返  相似文献   

12.
<正>团福建省委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深化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工作部署,紧盯大学生在闽实习就业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2022年以来,共组织6155家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岗位9.2万个,比上年增加2.4倍;吸引5.6万名大学生线上报名,推动3.2万人上岗实习,比上年增加2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青团》2023,(1):60-61
<正>就业是青年大学生发展之基。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湖南的高校毕业生达到48.3万人,创历史新高。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严峻压力和复杂形势,湖南共青团紧紧围绕团中央工作部署,积极挖潜聚能破解就业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坚持高位推动,引领工作“总航线”  相似文献   

14.
李磊 《廉政瞭望》2010,(23):28-29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到了什么程度?最近网上热映的《老男孩》里就有这样一句旁白:“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610万,加上去年还没有就业的,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其实若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全国现今大约有86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到了什么程度?最近网上热映的《老男孩》里就有这样一句旁白:"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610万,加上去年还没有就业的,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其实若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全国现今大约有86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  相似文献   

16.
研报     
《求贤》2013,(6):45-45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毕业生就业偏爱“泛渤海湾” 近日,由菱可思研究院编著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京正式发布。据了解,该项目共向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发放问卷超过26万份。天津、山东、河北等“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成为毕业生最偏爱的地区。对比2012年,选择在北京、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继2006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达到413万人之后,2007年将再创历史新高——接近500万人。辽宁高校毕业生更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4年至2006年3年间,辽宁至少有15万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上2007年的20多万,将有35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问题。据中国东北毕业生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上万人的毕业生就业(招聘)洽谈大会,真正能成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的也就在10%—15%之间。难怪社会各方面认为毕业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4.6万人,比2004年增加近4万人,增长36%,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2005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16万人。下岗工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峰叠加”,加上一些学  相似文献   

19.
唐朝继 《新湘评论》2010,(17):36-37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超过630万人,湖南达30.4万人,比2009年增加近2万人。眼下正值大学毕业生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刻,一部分学生顺利签约,已经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还有一部分人依然在四处投递简历,奔波于各大招聘会,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笔试、面试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递增状态。继2013年将近700万大学毕业生求职,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之后,2014年的727万毕业生迎来了"更难就业季",而2015年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人,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想而知。而在未就业毕业生中,按照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分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