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根据目前德育实效的诸多理解,德育实效可以理解为德育目标的达成状况,或德育功能发挥状况,或德育价值实现状况,或教德育投入产出效益,但德育实效实质上是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的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虽有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德育实践整体的系统性评估,而且是从教育目标要求而非教育内容要求角度来确定评估指标;虽有基于品德素质要素结构建立学生品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但它是对品德素质现状的评估而不是对德育实效的直接考评;虽有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但都抽象宏观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德育实效测评的出路就在于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空前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该课程的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教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着信息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弱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及方法落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尽快走出困境,是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侯月濛 《世纪桥》2014,(8):51-52
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社会价值观念,对人立身处世的评价,以及个体的价值选择,都在相应地发生变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思想状况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本文围绕"育人"教育这一核心,探索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而增强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陈桂枝 《世纪桥》2009,(15):119-1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素质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核心。任课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广博的知识背景、过硬的能力素质、高尚的职业操守、丰富的艺术素养和卓越的人格魅力等,能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笃其行,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并探索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基础"课特有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秋开始,全国高校统一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新课程。这门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在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项创新举措。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体现,分析该课程对德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探讨高校德育教师在《基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不仅成为了确保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也成为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子璇 《山西青年》2022,(15):42-44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成效显著。然而,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的双重考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亟待创新和突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成效,结合时代背景、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顶层设计、方式创新、校企协同、自身建设、人才培养等五大方面提出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出路,旨在为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化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据,以期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要重视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相结合,建立符合德育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永岐 《世纪桥》2010,(21):95-96
本文在针对当前学校武术教学所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出路。这种改进出路具体包括:建立新的武术教材体系,选用合理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灵活多变,符合时代需求;强调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设计以课堂、校园、社会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的突破口,主题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问题提炼成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并以"认知自我,感知生活"主题为例进行了探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玉珍 《世纪桥》2012,(11):85-86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资金从哪儿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使得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问题显得日益迫切。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面临诸多困境,要走出困境,必须积极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投融资方式市场化、多样化;规范投融资平台运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充实地方财政资金;完善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盘活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资金。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伦理体系的构建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空间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深入探寻网络时代伦理学的走向,多层面、多角度地探讨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措施,构建一个与时俱进且适合国情的网络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唐哲 《世纪桥》2009,(13):141-142
恰当的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实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的放矢的去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要想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情感"与"理性"交融,提升教学的理论魅力;"理解"与"尊重"护航,彰显教学的人文情怀;"有教无类"与"因人施教"相结合,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农业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农村,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及乡村建设.解决新问题需要新观念,新措施,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一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以笛卡尔我思为起始的主体性哲学乃是现代性世界的思想根基,其蕴涵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停留于意识形态批判无助于解决这一困境,马克思哲学通过将对主体性哲学的批判关联于对其现实基础即整个现代世界的批判,以实践活动取代思维的主体性,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由主客二元思维方式走向实践哲学思维方式,并扬弃整个现代世界的现实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突破主体性困境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唐姝 《世纪桥》2009,(19):136-137
教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和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统一来克服教学中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