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这既缘于解决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突出问题的现实要求与促进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因为研究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引导他们精神成人是高等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般理论性问题、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问题、现状及优化的现实性问题。研究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运用理论构建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系统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精神有着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等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引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活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大学生成长成人的核心标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聚焦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遵循理直气壮、情理兼容的教育方略,坚守深耕理论厚土、培植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红船精神"托举起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文化传播力量,指引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思悟红色革命的精神之源,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义理,立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南,这在形式和内容上折射出高校"榜样教育"创新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9)
网络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场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精神生活丰富与异化并存、精神交往综合化与复杂化兼具、精神生产平民化与精神产品庸俗化伴生、精神思维创造力增强与丧失共存以及精神文化世界化与殖民化相伴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和谐精神生活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精神生活体现着人的独特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注重精神生活的发展,更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人们价值冲突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精神生活的建设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建设丰富的、健康的、积极进步的、主动自觉的、和谐的精神生活。建设和谐精神生活必须完善各种社会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精神产品的质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和实践修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廖小琴 《求实》2007,1(7):72-75
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彰显精神生活的价值,而且已经为并将继续为精神生活的发展创造各种优越条件,不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协调发展,以及精神生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开放式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彤 《世纪桥》2024,(2):109-111
物质资料丰盛与精神文化富足是全体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要求。精神生活“共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与现实考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助力人民群众解决精神难题与发展精神生活的稳定器,实现精神生活“共富”,必须发挥好核心价值观定向引领的作用。核心价值观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内在同构性,用好核心价值观的“三倡导”,加强全体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神融入度、健全评价体制机制等实践,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指出,自我革命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它不仅推动建设了具有自我革命鲜明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且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百年辉煌成就,促进了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互动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要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就必须接力发展,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改革开放新挑战,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11.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的精神生活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有其发展的道路和一般规律。精神生活发展的道路演绎着人的发展的相似轨迹,即由前现代社会的自发发展向现代社会的自觉发展过渡,最后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一个精神生活发展的自发性不断减少自觉性不断增多,片面性、不自由性不断减少全面性自由性不断增多的长期的历史过程。精神生活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辩证发展律;精神生活系统多因素作用律;精神生活的继承与创造律;精神生活的渐进与连续发展律;需要驱动律;社会交往中介律;能力发展提升律。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救亡的伟大实践,体现了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理想、宗旨主旨、气节气概、品格品质,彰显了求真求善执着性、求实求进奋斗性、大义革命英雄性、大公忠诚无私性等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精神家园之魂和精神世界之柱。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精神旗帜、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因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社会治理共同体成员特别是党员,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成为有合力、有活力、有效力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精神生活的建构中,大众传媒既有塑造和满足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诠释了大众传媒与精神生活的内在关系。发挥大众传媒对精神生活的建构引领作用,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建设现代传媒体系,创造更多优秀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24字精辟的概括和提炼,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贵州精神文化建设,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琴 《探索》2007,20(2):124-127
如何衡量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相当困难。我们不可能制定出一套普遍而万能的精神生活质量衡量标准,但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从质的标志看,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表现为先进的、积极的、主动的、长远的、自觉的、现代的精神生活,低质量的精神生活表现为落后的、消极的、被动的、眼前的、自发的、传统的精神生活;从量的标志看,精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科学健康的价值的认可程度、精神生活层次的高低、精神生活各要素发展的全面与片面、协调与不协调,与物质生活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等可以表示出精神生活的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年发展起来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其实际效果尚不理想.在找出存在的"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教育偏向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论述了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的重点任务与主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开创的伟大道路,具有契合性和内在联系。从逻辑上看,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上具有契合性。从内在联系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维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从实践路径看,伟大道路的探索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指引,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科学世界观、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伟大建党精神锤炼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建立将为我国社会进入21世纪后引领社会思潮树起一面精神旗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各族人民思想文化建设奠定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花 《探索》2003,2(4):111-113
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生活在人的整个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成为我国未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