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实质是育,即育人;重点是全,即全面;关键是实,即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活动。面对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更新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联动、发挥教师作用、建立完善制度、优化育人环境,协力同心落实“三全育人”,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生涯导航教育计划通过有机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通过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协同育人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论、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育人目标协同、育人内容协同、育人方式协同、管理评价协同、学科发展协同。实现协同育人,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科研究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4.
资助育人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要重新审视资助育人的内涵,加强资助育人的平台建设,全力搭建资助育人的组织平台、宣传平台和教育平台,促进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协同育人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论、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育人目标协同、育人内容协同、育人方式协同、管理评价协同、学科发展协同。实现协同育人,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科研究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七个育人",其中组织育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厘清组织育人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明辨组织育人政治性、规律性、协同性、发展性等基本原则,探究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激发组织活力,最大化发挥组织育人的效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公寓育人研究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自我检视与育人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有的实践自觉。探索公寓育人问题,能有效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检验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发现和改进育人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积极开展实践育人,是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典礼不仅是大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与高校校园典礼的创新实践,重点从注重凝练内涵、融入文化元素、注重情感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互动参等方面,探索发挥高校校园典礼在仪式育人、文化育人、情感育人、三自教育、全员育人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以期能对完善高校校园典礼体系,增强教育感染力和针对性方面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的要求和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科研育人"方案,从而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以"科研育人"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资助工作已逐步趋于精准化,绝大多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已经得到缓解。但当前在资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一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情况比较突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化。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文章在分析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及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法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为重点,以服务学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为主线,将法治工作贯通理论武装、学科体系、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迫切需要创新实施课程育人工程、科研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网络育人工程、心理育人工程、管理育人工程、组织育人工程等路径,助推法治教育走深走实,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法治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而实践育人理念正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育人理念。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实践育人方针、政策、法律的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本文基于实践育人理念,在厘清实践育人概念的前提下,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影响现状的因素,进而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高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全员协同、课程协同、渠道协同和政策协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整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立协同育人资源平台,发挥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保障人员各自育人功能;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拓宽育人渠道,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形成政策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6.
家风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风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聚合家庭和高校的育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在探究二者协同育人的现实可能性基础上,明确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整合家校资源、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家校交流制度规范等措施,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协同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标准的确定、问题的梳理和路径的选择三个方面,有效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目标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过程协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实践育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国内教育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围绕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从重要性分析入手,明确了实践育人存在的挑战,比照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概念,采用类比的方法揭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实现路径,从而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的双向互动和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体验育人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主要方式,将实践育人的内在向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应依托高校这一重要文化承载基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育人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高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拓展文化体验平台,坚持体验内容的生活化、体验方式的多样化、体验效果的可视化方法,从体验育人视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典礼不仅是大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与高校校园典礼的创新实践,重点从注重凝练内涵、融入文化元素、注重情感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互动参等方面,探索发挥高校校园典礼在仪式育人、文化育人、情感育人、三自教育、全员育人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以期能对完善高校校园典礼体系,增强教育感染力和针对性方面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