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紫外反射照相显现指印与502胶熏显指印方法的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紫外反射照相与502胶熏显两种方法显现指印的成功率,确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那种显现方法。方法对玻璃、陶瓷、黑白照片上3种类型上的汗液指印,油脂指印和普通指印各100枚,分别用紫外反射拍照显现与502胶熏显,统计两者达到3等级以上的比例,来判断效果的好坏。结果紫外反射照相显现法在3种客体上显现的成功率高于502胶熏显法。结论实验结果为选择指印显现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偏振光照相显现镜面客体上的潜在指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镜面客体上潜在指印的偏振光照相显现方法。方法用偏振光照相分别对普通镜面和CD盘上的油脂指纹、灰尘指印进行显现。结果显现指纹清晰,通过与定向反射、暗视场照相方法进行比较,偏振光照相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光学方法。结论偏振光照相可以有效地增加指印纹线与背景的亮度反差,消除物体背景干扰。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活中玻璃制品随处可见,在案件现场中玻璃也是一种常规的载痕体,如入室盗窃案中的门窗上、汽车盗窃案中的车窗上均容易留下潜在或可见的指印痕迹。现代犯罪分子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反侦查意识,进入中心现场后往往戴有手套,很少留下指印痕迹;而在攀爬和撬窗中,由于外围性和戴手套的不方便,往往不戴手套,较容易留下指印痕迹。因此如何提取玻璃上的指印痕迹,往往成为勘查和侦破案件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用综合提取方法,有效提取一枚玻璃载体上汗液、油脂的混合指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手印遗留时间的确定。一直是指纹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这与一系列因素有关,如指掌上汗液和油脂的种类与浓度,承受物体吸收汗液和油脂的能力、手印存在的环境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手印发现后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适宜,显现手印的方法是否恰当及手印捺印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本文对一起凶杀案中遗留在铁管油漆表面的汗液指印遗留时间的实验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案例 1995年4月27日,河北省某学院学生高×(女,18岁)在家中被杀,现场勘查时,发现死者身上压有一根直径约20cm的空心铁管,从铁管内壁油漆面上提取到一枚指印,侦察人员要求鉴定该指印是否为两个月内所留。  相似文献   

5.
暗视场配光拍照指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暗视场照明的配光方法是让照明光线以比较小的入射角度照射到检材上 ,根据指印与客体背景对光线的不同反射特性 ,在垂直方向上记录两者不同亮度分布的一种配光方法。该方法对深色光滑客体上的无色汗液指印和油脂指印有很好的效果。为了得到小角度的入射光线 ,一方面应使光源紧贴相机镜头 ,另一方面应该使用中长焦的微距镜头来增加工作距离。由于平常拍照指纹使用的是 5 0mm的标准镜头和接圈 ,导致客体与镜头间的距离过近 ,获得小角度的入射光线非常困难。而入射角度是影响暗视场配光照明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入射角度越小指印与客体的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显现潮湿纸张表面油脂手印的显现方法。方法取250枚纸张载体的油脂指印,分为AB-CDE 5组,分别用自来水浸泡不同时间后,用尼罗红工作液显现,并在465nm多波段光源下进行观察。结果 5组的显现率从56%~94%,表明显出率比较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案件检验。  相似文献   

7.
指印检验新方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0多年来指印鉴定一直是犯罪侦查最有效的个体识别手段,在物证鉴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上世纪80~90年代指印检验技术研究的重要进步更是使指印物证技术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近几年指印技术研究又取得许多新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在指印显现技术和指印纹线物质成分分析方面开创了新方法和新方向,形成指印物证应用新体系,但同时在指印鉴定结论可靠性方面也出现新争议。  相似文献   

8.
涂料墙面上潜指印的碘熏显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熏法是显现潜指印的常规方法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碘熏法只适用于显现新鲜的或比较新鲜的汗液、油脂指印。但用来显现处理涂料墙面上的潜指印,不管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效果都非常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用碘熏法在涂料墙面上显现出长达57天且鉴定条件非常好的汗潜掌印,报道如下。1涂料的种类和配料墙面涂料是近年来建筑装修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俗称“刮瓷”涂料,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无毒、透气性好、保色性好等特点,逐渐代替了以前装修墙面用的石灰。常见的墙面涂料有:普通涂料:主要有滑石粉、轻质碳酸钙、聚乙烯醇、火碱、淀粉…  相似文献   

9.
当前,检验借据、契约等票据上指印的案件较多,笔者在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民事案时,发现票据上的指印为彩色(红色)复印指印,是当事人曾在其他票据上捺印过的指纹,被转印于这张借据上.因此,在检验鉴定时应特别注意区别彩色复印指印.通过制作若干枚实验样本进行实验,现将区别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的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 纸张上有无翘起的纸纤维 将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分别置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复印指印处的纸张没有纸纤维翘起;而捺印指印多为印油印泥等形成,有一定的液体性质,因此,捺印指印处有较多纸纤维翘起.  相似文献   

10.
紫外激光技术显现潜在指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显现潜在指印的新技术。方法用自主研发的266nm短波紫外线输出的ND:YAG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激发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在指印,使指印发出荧光。结果能有效显现出亮纹线暗背景的潜在指印发光图像。结论利用该紫外激光技术可以显现纸张等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在指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8只,分为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各1组,典型电流斑组、正常对照组、死后电击组、死后水中、油污中电击各1组共7组。采用肉眼、光镜及投射电镜观察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其它各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生前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未见明显电流斑。普通光镜观察,可见电击中心部位表皮变性坏死、脱落,表皮细胞变薄、致密,表皮细胞或/和毛囊、汗腺、皮脂腺发生极性化改变。电镜观察,透明层和角质层分离脱落,基底细胞肿胀、细胞器减少、核固缩,汗腺导管上皮肿胀,棘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扩张融合成泡状,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但光镜与电镜的变化与生前电击死比较不明显、典型。而死后电击组皮肤则无明显病理学改变。实验各组大鼠心肌的改变与皮肤改变类同。结论采用光镜和投透射电镜观察在潮湿环境中电击死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为无电流斑电击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晶荧光乳浊液显现血、汗指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显现非渗透性和半渗透性客体上的血指纹、汗潜指纹。方法 应用微晶小颗粒荧光乳浊液显现血、汗指纹。结果 对常见的各种非渗透性和半渗透性客体上的新鲜和陈旧的血、汗指纹均可显出。结论 该方法与传统的物理显现方法相比较在于显出效果基本不受指纹遗留时间和客体的性质及表面颜色的影响 ,并且此方法实用、可靠 ,同时该配方还可用于非渗透性和半渗透性客体上涉油指纹的显现 ,是常见客体上血、汗指纹显现的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短波紫外照射对汗潜手印DNA检测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测短波紫外灯的照射是否会对汗潜手印DNA检测产生影响。方法由每名志愿者在纸张上捺印4枚拇指指印使每枚指印的脱落细胞量保持基本相同,抽取每名志愿者所捺印的一枚指印作为一组,共有四组,将三组指印置于短波紫外灯的照射下,照射时间分别设置为10min﹑30min和1h,还有一组不照射,然后用磁珠法对所有指印提取DNA并进行定量。结果短波紫外灯的照射会对汗潜手印中的DNA造成减损,照射时间越长,减损得越多。结论尽量减少短波紫外灯对汗潜手印照射的时间(可控制在10min内),以保证汗潜手印有足够量的DNA而能被用于STR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NAS-T18指印项目实施与结果的解析,讨论了当前国内利用指印印面特征的现状:民事案件指印鉴定基础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对民事案件指印特征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以及探讨、规范利用指印印面特征步骤、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指印印面特征在解决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8种方法显现的汗潜指印ST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见指印显现方法对指印STR检验的影响。方法采用Invisorb spin forensic试剂盒提取纯化人汗潜指印DNA,低拷贝模板(LCN)STR复合扩增,荧光电泳检验。结果用铜粉、铝粉、荧光粉、黑磁粉、"502"胶、茚三酮、磺酸双三嗪荧光显色液显现的玻片、纸张和胶带纸粘面上的汗潜指印可成功进行STR分型。结论常见指印显现方法不影响指印STR检验。  相似文献   

16.
应用‘Myo’小卫星 DNA 探针,Southern 印迹杂交技术,对血斑、精斑、同一个体不同组织进行 DNA 指纹图分析,均获得清晰的图谱。同一个体的血斑与血液、精斑与精液以及不同的组织其 DNA 指纹图谱完全相同。可以根据斑痕或组织与嫌疑个体的血液或某一组织 DNA 的指纹图谱比对以做出同一认定。50μl 血液量的血斑、5μl 精液量的精斑可以获得清晰易辨的指纹图谱。五年的精斑、两年的血斑亦可做出与同源个体新鲜精液、血液完全一致的 DNA 指纹图谱。对杀人、强奸杀人、碎尸等不同案件的血痕、精斑、不同组织碎块进行了 DNA 指纹图检验,均做出了正确的个体认定。本方法的应用为我国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使个体认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SIMON A. COLE 《Law & policy》2006,28(1):109-135
Beginning around 1999, a growing number of scholars have claimed that validation studies for forens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o not exist.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at claim by reviewing literature produced by proponents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that charge. It shows that fingerprint proponents employ rhetorical tricks in which they claim to address the validity question, but then subtly shift the question to ones that are easier to address. The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different rhetorical strategies fingerprint proponents use to appear to be demonstrating validity, while in fact demonstrating other things. These include "the fingerprint examiner's fallacy" and "the casework fallacy." The inability of fingerprint proponents to refute the charge that validity studies are lacking i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charge is, in fact, corre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效、环保的手印显现技术,拓展黄色荧光粉YAG:Ce,Gd的应用范围。方法采用液相沉积法对黄色荧光粉进行氨基化修饰,并对修饰前后粉体进行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分析。结果氨基化的黄色荧光粉能够成功地显现非渗透性和渗透性客体上的油脂手印和汗液手印。结论本方法使手印显现效果达到高效、无毒、无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e chemical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by nanocomposites that involve photoluminescent cadmium sulfide nanoparticle aggregates with Starburst dendrimer is demonstrated. The dendrimer bonds to fingerprint residue via its terminal functional groups. When these are amino groups (generation 4 dendrimer), the binding is enhanced by fingerprint pre-treatment with diimide. The diimide converts carboxylic acid moieties of the fingerprint residue to esters that then react with the dendrimer amino groups to form amide linkages. The cadmium sulfide/generation 4 dendrimer development of fingerprints is enhanced by elevated temperature also. Finally,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with carboxylate-functionalized cadmium sulfide/generation 3.5 dendrimer nanocomposites is examined. Here, diimide treatment of the dendrimer itself aids the subsequent fingerprint labeling, which involves amino acid of the figerprint residue. Nanocomposite fingerprint detection is compatible with time-resolved imaging for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elimination.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硝酸银显现法的缺点,笔者对原有的硝酸银显现法进行了改进,用新配方硝酸银显现液显现各种纸张(打印纸、普通纸、报纸、牛皮纸等)上的汗潜手印,采用涂抹法,不需曝光即可显出效果较好的手印,手印纹线清晰、流畅,效果稳定,易于保存,使硝酸银显现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