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的识别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是指作案人为逃避打击、嫁祸于人,先比照被摹仿人笔迹进行临摹仿写,再选择被摹仿人适当样本笔迹复写套摹成作案材料,从而形成与被摹仿人字迹十分相似的笔迹。这种复合伪装的手段是摹仿字迹的高级形式,极具迷惑性。如不对检材作科学深入地分析研究,很容易使检验工作误入岐途。笔者结合实际案例,试对这种不常见的伪装手段的识别与检验进行初步探讨。1 案例简介1 995年9月30日,某金融信用社在与某银行进行月结算时,发现一笔非本社经办却手续齐全的捌万肆仟元汇票委托联单,这笔申请汇往“天津”的“货款”已从天津支付结…  相似文献   

2.
无碳复写笔迹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无碳复写纸以其使用方便、适宜电脑打印、字迹清晰、复写份数多、不污染手指及其他文具纸张、色料保存时间长等优点在银行、税务、保险、通讯等领域都有比较广泛的运用。由于无碳复写纸在民事、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碳复写纸对证据进行伪造,投机取巧,扰乱了社会正常、公平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3.
浅谈利用复印件复写套摹字迹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云 《刑事技术》2003,(Z1):13-13
近年来,采取在复印件上直接书写的方式复写套摹他人笔迹,伪造文件物证的案件日渐增多,尤以经济案件和诈骗案件最为突出。笔者根据自己的检验实践,谈谈对此类案件检验的认识。1案情简介2000年6月14日,某厂财务人员在办理一笔“内委”业务时,发现取款人持有的一式四联“某汽车公司内部银行结算支票”有两个编号,遂报案要求检验该支票是否是一次复写的。2检验检材支票的第①联的编号为NO.0039578,第②③④联的编号为NO.0026892。其中第①联“某汽车公司内部银行结算支票”上盖有“某县汽车零部件厂二汽结算中心专用章”和“童某印”等两枚印…  相似文献   

4.
复写摹仿笔迹检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写动作系统的核心是书写动力定型,摹仿书写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改变原有的动力定型。在复写摹仿笔迹的鉴定实践中,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正确识别复写摹仿笔迹以及评断不同性质的笔迹特征。所以,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探讨在复写摹仿的不同笔迹中,如何甄别摹仿的特征和自身稳定的动作特征,同时总结出检验这类笔迹的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5.
张军 《刑事技术》2000,(3):38-3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采用抑压套摹法在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抑压套摹字迹和被摹仿字迹非常相似,自身特征反映很少,因而检验难度大,鉴定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容易作出错误结论.在此,笔者根据数年积累的经验,仅就抑压套摹字迹的分类、特征及检验方法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复写套摹签名笔迹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办公自动化、财会电算化、银行业务计算机网络化等将人们从繁重的笔耕中解放出来,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生活、工作、经济往来中,签名却必不可少。检察业务办案中,文检技术通过鉴定签名查证作案人,提供诉讼证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侦查都是依靠文检技术对会计凭证、报销单据、银行票据上的摹仿签名进行鉴定,查明事实,打开了突破口。在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因借条、欠条、收据、合同、协议、证明、担保函、工商登记文件上的签名发生纠纷的更是屡见不鲜。而签名字迹较少,文检难度较大,如果加上摹仿甚…  相似文献   

7.
摹仿签名笔迹检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情简介 2008年9月,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陈某诉被告张某某民事纠纷一案中,被告在庭审过程中对原告提供的“合作协议书”落款处的签名笔迹提出异议,为了澄清案件事实,该法院委托我院司法鉴定中心对其签名的真实性进行笔迹鉴定。  相似文献   

8.
左手伪装笔迹,一般是指书写人出于歪曲自身笔迹特征的目的,故意采取非利手(一般情况是为右利手书写的人采取左手书写的情况)进行书写的特殊伪装书写方式所形成的笔迹.作为非正常笔迹检验项目,鉴定人有必要严格地依据鉴定技术规范,灵活运用伪装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结合逻辑经验,对检材字迹中的"假象"予以系统分析、甄别,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取样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同时,在以往的笔迹检验工作中,左手伪装笔迹多出现在刑事案件里,作为犯罪嫌疑人逃避打击而采取的手段,而在民事案件中被涉诉当事人利用的情形则较为少见.本文通过民事案件中的左手伪装笔迹检验案例,提出检验左手伪装笔迹的几点体会,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凌宏  张江 《刑事技术》2010,(6):60-60
笔迹检验是确认文件是否存在添改事实的方法之一,通常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添改人与原文件书写人并非同一人、且添改文字较多、具备一定检验条件的情况。然而,在笔者参与鉴定的一起添改变造文件案件的检验鉴定中,却是通过对一“横笔笔画”的准确鉴定确认了原文件书写人添改变造文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月,固始县检察院经济检察科在立案侦查县外贸塑料厂会计苗××贪污一案时,查帐核实,苗××经手帐目,短款2500余元.追查中苗××称该短款是原工会干部竹××治病期间所借.并提供了两张有竹××署名的“欠条”,总欠款金额为2500元(欠条没入帐).因证人已死案件陷入僵局.需对两张“欠条”进行文检鉴定.1 从案情入手,认真分析检材,为鉴定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类经济、刑事及民事纠纷案件中涉及对阿拉伯数字笔迹进行鉴定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阿拉伯数字作为一种常见的书写符号,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通过分析阿拉伯数字笔迹的特证,并对其检验难点及检验方法要点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对此类数字符号笔迹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嘉  刘小震 《中国司法鉴定》2009,(6):I0005-I0006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物所做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在遗产纠纷案件中,遗嘱文件的内容及签名是该遗嘱文件真实和有效的标志。同时当遗嘱生效时,遗嘱人已经死亡.无法收集到更多可供检验的实验样本,通常情况下,此类案件可供检验的字迹数量较少,这就给笔迹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注重对遗嘱笔迹案件检验的总结、研究,有利于对此类案件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笔迹鉴定出现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纠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除检验者技能、认识所限外,不佳的心境状态也是导致结论有误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签名笔迹检验一直是文件检验中的难点,案件涉及比例居高,并呈上升之势。此类字迹,字符特征少,书写习惯反应不充分,检验难度大。因此,通过对签名笔迹主要类型、特点、检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探究,来增强对签名笔迹的认识以及提高签名笔迹检验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申请笔迹鉴定的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日渐丰富.摹仿笔迹在民事案件中始终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尤其在涉及到经济利益和劳动争议的案件中,不少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承担风险,摹仿他人的签名字迹,制作非法合同或协议.近期笔者参与办理了三起摹仿签名笔迹的鉴定,经过分析和总结,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韩彬 《法制与社会》2013,(29):128-129
笔迹检验是经济案件侦破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揭露与证实犯罪,提供侦查线索和诉讼证据,划定侦查范围,指明侦破方向。随着反贪污贿赂形势的发展,犯罪嫌疑人采用伪造票证,涂改单据,篡改合同,摹仿他人签字等手段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的贪污贿赂案件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鉴定后才能作为证据使用。经济犯罪案件一般来说嫌疑范围比较广,涉及的人员比较复杂,因而侦破难度也较大。但只要详细了解案情,认真搞好调查工作,把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和犯罪嫌疑人接触条件摸清楚,并可能把犯罪嫌疑人的书写习惯和其他人员准确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伪装笔迹后部特征形成的原因判断特征的价值,并且对如何选择笔迹后部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使文检人员能够在检验伪装笔迹时正确地选用笔迹的后部特征,以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申请笔迹鉴定的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日渐丰富。摹仿笔迹在民事案件中始终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尤其在涉及到经济利益和劳动争议的案件中,不少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承担风险,摹仿他人的签名字迹,制作非法合同或协议。  相似文献   

19.
1 案情简介1997年2月21日,双城市某村村民孙某,12岁的儿子突然失踪.当日下午14点30分左右在自家大门上发现一封恐吓勒索信,信中向孙家索要赎金两万元,否则,扬言要让其子断胳膊,瞎眼睛…….孙家当时没有马上报警,在家整整期盼和等待了12天,其子也没有回来,到了3月4日下午14时许,孙某的哥哥才到市局刑侦科报案.6日上午6时30分,在该村南双万公路一涵洞内发现孙某之子已被掐死在洞中.  相似文献   

20.
笔迹检验鉴定结论分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迹检验是文件检验学的重要内容,在笔迹检验鉴定过程中会出现鉴定结论分歧的现象。笔者认为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笔迹检验理论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停滞不前,致使对笔迹进行检验时的可操作性较差;鉴定人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送检材料本身客观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鉴定结论的得出有时是强而为之;现有的笔迹鉴定结论的结构存在缺陷;未设置解决鉴定结论分岐的仲裁部门或非常设机构;检验过程存在的非规范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