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即除了对信息的内容、结构和流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将信息传播的时机纳入分析框架中.认为准确地把握信息传播时机,对于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持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是工业4?0的主要标志,也是我国要面对的重要法治问题。互联网+彻底变更了技术与产业的关系,改变了网络与人的关系,改变了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将网络变为链接产业的枢纽。在新的产业变革基础上的虚拟人格、用户定位、新财产权和平台责任等新问题,都是对传统民法立法思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技术观念和产业布局,因此如何研究和制定一部适应新情况的民法典就成为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其正向功能主要表现为(1)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2)正在改变着青少年受教育的形式;(3)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4)正在改变着代际之间的知识的分配比例和社会互动方式.其负向功能主要表现为网上文化侵略对青少年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信息泛滥对其造成的社会化不足;网络性心理障碍;虚拟与现实的认知矛盾等等.为使青少年在网上真正学有所成,必须对其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中国社会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震荡之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又远远超过近代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过去对社会的变革的研究的诠释力相对减弱,需要一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秩序重建"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整体的变迁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和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秩序重建过程的纵向对比,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结构是完成社会秩序重建的必要条件,也是现阶段保证我国秩序重建成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耳曼人的迁徙瓦解了西罗马帝国,破坏了旧的社会秩序,而因日耳曼人的落后,却并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新秩序,是天主教会的帮助,使西方重建了社会秩序。天主教会推动“上帝的和平”运动,制止了封建主之间的私战;天主教会法制参与世俗管理,帮助建立了司法秩序;天主教会从事救贫济世的慈善事业,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有利于中小学生获得开阔眼界、培养独立意识、渲泄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等。但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视:网络沉迷影响身心健康、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认同产生冲击、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道德标准等等。帮助中小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监管,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秩序实质上是国家、社会与个体的相互关系,内在蕴涵着国家与社会、个人与团体、自由与秩序的价值维度。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来自国家赋予的权威与服从,同时也需要社会提供的信任与合作。人们往往以个人在团体中的秩序体验来评价社会秩序,个人与团体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映射于社会秩序本身。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在国家形态下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一种内在紧张。良好社会秩序的形塑,需要三对关系的合作共洽,在社会秩序稳定的底限下达致自由秩序的形成,自由秩序也就是建立于契约基础上形成的自控型秩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督教在基层社会快速发展,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是一致性与冲突性并存。政府需加强对基督教传播的依法治理与引导,一方面限制权力,收缩职能,把对基督教发展的行政管控转变为依法引导;另一方面,在基督教发展的组织目标、组织数量、组织行为和组织交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使其发展限定在微观社会要素范畴,真正成为公民的私事,避免升级为规模社会现象、形成中观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改变了他们的交流方式,促进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进行正确引导,倡导网络文明,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教学资源的提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等几方面探讨了互联网的发展对音乐教学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对音乐教学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他内容广博的著作中,曾表达了较为系统的社会秩序论思想。他用“明分使群”这个命题解释了社会秩序的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同时又提出“隆礼重法”作为社会整合的具体形式。他的思想对于后人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将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平台,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发布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七条底线”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条准绳。它既是一种网络约束,也是一种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技术强势挺进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道德规范及社会结构的改变。以计算机技术为根基形成的虚拟网络社会,渗透并融入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其实际功效或社会意义上,已经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先秦“王道”思想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突出主题。面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极度动乱的客观现实,除了儒家极力推崇“王道”,其他诸子各家也纷纷打着“王道”的旗号,虽然具体理论和方式有所区别,但共同点都在于重建当时的社会秩序。批判继承先秦诸子重建社会秩序的“王道”思想,对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社会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梦魇--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像滚滚而来的钱江潮一样,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人们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知识,体味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带给人们绚丽多姿生活的同时,网络犯罪犹如洪水猛兽,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难以置信的不良影响。如何防范与对付,将是我们青少年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互联网;青少年;犯罪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当前,互联网凭借鲜明的技术特性,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将人们的价值情感表达出来,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得以延续。在文化展演的实践过程中,信仰和仪式得到了强化,对地方的民族文化有了象征性的说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构建起了新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楚雄彝族地区神灵崇拜体系、仪式过程和社会秩序构建的研究,可以为解读当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一条脉络。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在这个领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尤其是微博作为当下的一个反腐平台,其自发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微博反腐主导人多样、内容简短、时效性快,在自发社会秩序下既体现出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其弊端。微博反腐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业已存在的规则指导着其发展,同时将外部实践得出的规则进行结合,从而符合大社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