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心时代命运,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改革中的艰难与困惑进行深入思索、大胆揭示的一个文学群体,目前受到关注。这些作家是: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的何申、谈歌、关仁山,曾以小说《凤凰琴》享誉文坛的刘醒龙,以及陈源斌、邓一光等人。《上海文学》1996年第8期“编者的话”,以《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为题,对当今小说写作中出现的这股新的文学潮头,给予肯定和回顾。此前,有论者对他们的写作已经注目,指出这些作品出现的时间相近,揭示的矛盾和思索的问题竟也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的相似,它们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阵势,可以称为“一股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艾煊在近60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发表了500万字的文学作品,著有《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等长篇小说和《秋收以后》等10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烟水江南绿》、《金陵梦华录》、《碧螺春汛》等15部散文集,还有电影文学剧本《风雨下钟山》。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一座城市的气味。 如同《茶馆》之于北京,《长恨歌》之于上海,《边城》之于凤凰。无论时光怎样流转,世事怎样变幻,一座城市都应散发她文学的光芒一正因如此,在高楼和GDP崛起之外,重庆需要一次文学的远征。  相似文献   

4.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笔者作为一个欧美文学的研究者。拟在此从伟大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同名女主人公的勃勃生气终被环境所扼杀这一角度,引发当代女性更全面深入地现照自身、认识自我,更积极主动地投身现代生活,创造并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3,(3):58-58
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评论说,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首先,需要改革者有“向自己开刀”的勇气。涉及改革者自身利益时,改革者能否让渡不正当的既得利益?敢不敢“向自己开刀”?  相似文献   

7.
井琪 《发展论坛》2000,(11):31-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及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以法律的形式来全面规范。 1994年 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法》 )正式实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调整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作用。应该说,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但人们真正了解《消法》、使用《消法》、明确自身权益、运用法律武器的程度还不够。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还是选择了能忍则忍、息事宁人的办…  相似文献   

8.
一位文学编辑曾对我说:如果不是工作,我决不读小说,现在的小说让我厌恶。不久前,也有人在报上以《不读文学》为题,撰文声明拒绝阅读当下的文学作品。我因一个时期远离文学而焦虑难安,为了回到文学的状态,我采取的方式恰恰是阅读文学,但我读的不是当下的作品,而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相似文献   

9.
<正>享有"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誉的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在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共创作发表有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下部)、中篇小说集《第一道曙光》、短篇小说集《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春的喜歌》《花的草原》以及散文集《远方集》和歌词《敖包相会》《草原晨曲》等,还有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钢城曙光》(电影改名为《草原晨曲》)、《绿色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辞约义富,是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修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3,(5):44-44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59岁时开始小说写作。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以及若干传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书介评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传才教授的专著《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选择文学思潮的研究视角,探索了新时期20年间中国文学发展的流程与特点,对复杂文学现象和诸多文学新潮的相互激荡与扬弃的深层原因,以及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审美视野和主导与多元相互依存的价值系统,进行了颇为中肯、精当的评析。《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文学实践,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形成了对20年来文学思潮的综合、通观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三种人     
木心在自己的《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中说:人分三种,一种是伟大而又善良的,比如苏格拉底。一种是善良而不伟大的,比如我们大多数。第三种是伟大而不善良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悦读书讯     
<正>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将饮茶》  相似文献   

16.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8月2日,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一时间,媒体的目光聚焦到这位经年沉醉于中外文学世界里的翻译家。他笑着作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而他的心境,依然波澜不惊,如同书桌上方那束温和的灯光。就在那束灯光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本本翻译作品之中:《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相似文献   

18.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6):13-13
明年,值守《焦点访谈》19年的央视名嘴敬一丹,将正式退休。近20年来,她对自己的性格、《焦点访谈》节目以及“打老虎”、“拍苍蝇”,都有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07,(5)
《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本文从这一部作品的三种英译入手,阐述了什么是文学模糊,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学模糊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蒙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文学家,然而,他的新书《不奴隶,毋宁死》,却因其书名、主题、观点的惊世骇俗,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严肃批评。其红学观、自由观、阶级观、道德观、历史观、认识论、思维逻辑等许多观点都值得商榷。他说自己是从文学和人生的角度研究红学的,然而,他的研究方法又不符合唯物史观,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红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红学研究唯一科学的方法。红学研究者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意克服文学专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