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21):66-66
一、“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三叠纪中期的贵州兴义地区。“贵州龙化石是国家极为珍贵的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是古生物演化的实验佐证,记载了古代脊椎动物进化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1):57-59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许是上苍潜意识的赋予和恩赐,让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土壤蕴藏着闪闪发亮的物种——煤炭。正是煤炭的禀赋,贵州各族人民日常生活总是少不了她的“温暖”。可是,当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在如火如荼地开发煤炭时,贵州依旧坐在“金山”上忍受贫苦的煎熬。当“大炼钢铁”年代让贵州的青山变成一片片光秃秃的“和尚坡”之时,当煤炭也能够冶炼钢铁的“神话”告诉贵州的大众时,一个提升煤炭利用方式的“煤气”着实叫人们产生了一连串的惊奇和疑问。于是,一个叫“煤气”的概念开始逐步在贵州发生扩延。从煤气工程筹备处(筹建处)——煤气工程指挥部——贵阳市煤气公司——贵阳燃气公司——贵州燃气集团……贵州能源耗散结构中的“燃气”链从容自如地描绘着贵州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图”;从煤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从一个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到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从一个以贵阳为初级市场到全省有序扩张并跨越贵州山门的产业,贵州燃气主演了一场贵州企业发展的“大戏”。这,对于贵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而言,贵州燃气的成长甚至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盛。20年前,燃气仅仅为贵州人茶余饭后的“天方夜谭”,而今成为了拥有资产近8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否讷于言者,必敏于行?先哲有言:山不到我面前来,我就到山的面前去。让我们走近贵州燃气,去探究贵州燃气“演奏”的“长歌”。  相似文献   

3.
初进贵州 近40年前,我从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调贵州参加三线建设。那时我刚好30岁,在接到调往贵州的通知后,3天内我移交完工作,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随从军队和地方选调的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前往贵州。 以前我从未到过贵州,只听说贵州有个闻名于世的遵义,除此之外,其他情况我真是一无所知。原认为贵州有“州”,一定是个平坦的绿洲,而当我们一行乘火车从南昌出发,途经湖南、广西进入贵州,身临其景,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山的海洋,山的世界,神奇壮观,妙不可言。一位著名的旅游学者曾经说过:“无山不称美,无山不言奇;有山才有美,山多才称奇。”贵州正是这样美丽而神奇的自然公园。当时正是十月的金秋季节,贵州高原的景色更显得秀丽迷人。  相似文献   

4.
2005年,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是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初年的不足1000亿增加到约1800亿元;贫困人口减至270万左右,比10年前少了将近800万;西部大开发“五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显著成就昭示:面向未来,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各族人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富民强省,后来居上。千百年来,这个梦想鼓舞、激励着一代代贵州人。45年前,周恩来同志面对青山绿水殷切寄望:“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今天,贵州到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1800亿  相似文献   

5.
从“多彩贵州”看文化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求是》2006,(18)
一、“多彩贵州”: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2005年春夏,一场以“热爱贵州、唱响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拉开帷幕,报名参赛者5万多人,直接参与者380多万人,几近贵州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遍布全省市州地县1812场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演出节目52274个,最后有24个节目、54位选手获得金奖和银奖。继“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之后,2005年的金秋十月,贵州首次为旅游量身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又在省会贵阳隆重上演,它同样以人们始料未及的轰动效应彰显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时间,旅游者看《多彩贵州风》,…  相似文献   

6.
李永林  彭勇 《当代贵州》2006,(24):28-29
调查显示:2006年贵州十大关键词是“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拨大赛”、“纪念长征”、“建设和谐贵州”、“旅游大省”、“黄果树瀑布节”、“原生态民族文化”、“整脏治乱”、“换届选举”、“农村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机遇与挑战:5年与50年 贵州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且水火互济,具备了建设能源大省的潜在优势。但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又谈何容易。 世纪之交,贵州迎来了能源开发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西电东送”。 2000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钅容基同志在视察贵州时特别强调:“贵州既能致富又能支持全国发展的主要是电力发展”。同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在我省调研时又指出:“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实施“西电东送”工程重点在云贵两省,云贵的重点又在贵州”。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规划,贵州…  相似文献   

8.
喻丹 《当代贵州》2012,(5):25-26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建议权 《当代贵州》:胡教授您好。1995年前后,您提出了一个“贵州现象”。您的这一观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您是怎样关注到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的?您能回忆一下当时的背景吗?  相似文献   

9.
对于贵州双龙航空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员工而言,一年前“金融租赁”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家负责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公司,一直在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如今,他们通过金融租赁的形式,“借”来了景区道路,“租”来了“地下管廊”.金融租赁为贵州完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服务功能提供新抓手. 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量融资支持,而单纯依靠省内资金总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唐燕荣获黔南州第三届“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称号。今年2月,她入选“贵州好人榜”。一个“唐娃娃”;一间“唐人坊”;一所“非遗学院”。从小就喜欢布娃娃的唐燕,把自己的梦想与事业结合起来,从此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唐燕与贵州结缘,投身贵州:创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全额资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省广大科教工作者纷纷表示,新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科教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遵循,将牢牢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抓好贯彻落实,奋力推进贵州科教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10年前的国发2号文件,帮助贵州教育夯实基础,补强短板,全面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在贵州教育全面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转型关键时刻,新国发2号文件给贵州人民送上大礼包,  相似文献   

12.
陈江南 《当代贵州》2023,(16):48-49
<正>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贵州大力布局整合全省沿路沿桥景点,串珠成链,让“黔”线旅游成为一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构成一幅幅绿色发展、五彩纷呈的百里画卷。“石齿如锯,横锋竖锷,莫可投足。”400年前,徐霞客对贵州交通发出感慨。而今,条条公路串联,座座桥梁架起,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成一路坦途,黔山贵水近在脚下,曾经的千山阻隔、天堑难越已成历史。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贵州虽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但贵州地处西南交通“大十字”,贵商的兴起由来已久,既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也可以上溯到千年之远古驿道上的马帮文化、马帮贸易。600年前,江南巨富沈万三来到贵州,在滇黔古道演绎商贸传奇,云贵高原上出现商农并重景象。近代以来,贵商群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佼佼者,形成了独特的黔商品牌和商帮文化。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地处贵州腹地,是贵州省的省会,简称筑。为什么叫“贵阳”呢?据贵州现有最早的地方志明朝(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贵州,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这就是说,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此名。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并且常以山水的阴阳向背命名城市,如:华山之南名华阳,衡山之南为衡阳,长  相似文献   

15.
调查显示:贵州最具公众知名度的名优特产品品牌前10位是“茅台酒”、“老干妈风味食品系列”、“贵州神奇药品系列”、“凯里芦笙”、“青酒”、“习酒”、“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贡茶”、“蜡染”、“董酒”。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委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越是要对外开放”,这正是邓小平同志开放观的具体体现,对贵州的发展是关键的一环。首先有形象问题,贵州应更鲜明地进一步打出对外开放的旗帜,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问题急待解决: 一、吏有实效地做好对外宣传,解决贵州中看不中听的问题。历史上留给贵州的评语,是封闭落后的形象。如:“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再加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听起来,贵州实在难于在人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形象。但凡亲自到贵州看过的,无论国内国外,都惊  相似文献   

17.
贵州有多美?这是许多外地游人对贵州的首要之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正如清代诗人郑珍所言:“大哉造化机,奇出无终究。”但是,无论怎样难以描绘贵州独特的魅力,我们都将竭尽全力,在《绿色贵州》这个小栏目中带您作纸上游,从那些“令人着魔的景观”中感受“撼心摄魄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8.
华姝 《当代贵州》2022,(Z2):90-91
<正>高擎信仰火炬,贵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不断涵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定力,把“红色基因”转变为可持续的“发展基因”,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阳光下,坐落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的二层小楼熠熠生辉。87年前,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  相似文献   

19.
正遵义师范学院青年教授刘衍民回想起十年前的首次贵州之行,觉得就像一个梦幻一样,不是那么真实。十年前的冬天,刘衍民和妻子刚刚研究生毕业,放弃了离家很近的一所高校抛来的"橄榄枝",踏上了南下贵州的火车,"不为别的,就想来看看"。因为对贵州了解不多,只在电视上看过贵州的宣传片、在历史书上学过遵义会议,于是俩人到贵州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遵义。走进遵义会议会址,深入了解这片红色土地后,刘衍民就想:"遵义  相似文献   

20.
小平同志说:“……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讯入手,我看有道理”。“资源富,交通难”是长期以来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大路”这已为近些年来贵州经济发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经济耍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在九十年代,贵州要抓住机遇发展交通,必须抓好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振兴贵州经济服务。 今年六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公路建设会议,确定到2000年,基本建成“两纵两横”和三条重要路段,在全国大片地域初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