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女性参政已成为台湾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台湾妇女运动的核心议题。台湾妇女参政意识是随着岛内政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由于人们对妇女问题关注的不够,妇女的参政意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层次。从目前来看台湾妇女的参政意识既受到制度性的阻制,也受到诸如境外因素、社会乱像等的纷扰,呈现出多元冲突、分化对立等复杂特质,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性格。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的主要方面,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的标志,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往往也是过度政治动员的结果。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随着选举活动的增加而不断扩张和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社会陷入高度政治参与的时期,这与台湾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取得了较大进展:韩国政府制定了有利于女性参政的政策法规、在议会推行女性议员最低比例制度、女性出任过总理、女性参政团体不断发展扩大,妇女参政意识有所增强。但女性参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参政议政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拉美女性参政意识和热情高涨,女性参政蔚然成风,业已成为拉美国家政治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0年2月,劳拉·钦奇莉亚在哥斯达黎加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0月,迪尔玛·罗塞夫以56.05%的得票率当选巴西首位女总统。  相似文献   

5.
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的关键环节,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妇女已经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利,但由于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女性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等原因,致使女性的潜能和从政优势还未开掘出来,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将为中国妇女参政提供历史机遇:全球化将为中国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为促进妇女参政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全球化必然使中国女性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使女性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妇女参政的必要条件;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参与的扩大化,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这是促进中国妇女参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杨晶华 《台湾研究》2022,(4):95-110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问题是两岸政治定位争议在国际领域的延伸。两岸围绕这一问题的交锋主要集中于国际多边领域,因而更易成为美西方国家联手“以台制华”的工具。尽管1949年以来美国在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问题上的立场受到中美实力变化、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但这一问题一直都是美国在国际领域干涉中国内政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美国挑起对华全面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加大了打“台湾牌”的力度,对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明显增强。尽管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与现行国际法秩序之下,美国支持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并未能实质撼动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中框架,但美国在国际上频频为台当局参与国际组织站台和撑腰打气,仍对中国政府在国际领域处理涉台事务造成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7.
关于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原因,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侧重探讨台湾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变迁的相关性。认为台湾政治转型是基于与其政治系统相关或相互依存的结构条件发生变动所致。二是从政治行为过程的角度出发,主张台湾政治自由化的发生是执政集团与反对阵营在激烈冲突后制度性妥协的结果,着眼于考察国民党与反对势力策略互动的政  相似文献   

8.
刘红 《台湾研究》2007,(1):27-32
到2008年3月之前,台湾地区将要进行新一届“立法权”和执政权的争夺战,蓝绿双方的目标是通过两场选举改写政治版图,因而备战选举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头等大事。可以说,今后一年多的时间,成为台湾多元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成为蓝绿两大阵营较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严泉 《台湾研究》2012,(4):23-27
"中间选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代表中产阶级价值,政治认同上表现为不走极端,以稳健的态度参与政治,或形成左、右派之间的中间力量,或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制衡力量。台湾的中间选民,除符合以上概念外,还具有投票自主意识强、较少"统独"意识、省籍情结与政党倾向等特征。[1]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台湾中间选民现象,并探讨中间选民与岛内政治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中论述中间选民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中间选民与2012年"总统"选举为研究重点,并且从中间选民政治参与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未来岛内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女性参政与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女性参政的局限性日益明显,表现为女性参政的职务性别化、权力边缘化及尖端缺失;参政女性与普通女性群体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女性参政的政治与社会效应平淡。当前,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从女性参政的客观规律出发,规划女性从政的公共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族群政治的消解,台湾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以及阶级分化凸显,阶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重要的分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岛内阶级政治生成发展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政党动员路线也出现阶级转向。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经济民生议题转向使得阶级话语在政治动员中的有效性日益增强,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阶级政治成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党的发展及困境魏敬东*近些年来,随着台湾“宪政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势力参政的空间日趋增大,在野势力得以快速发展。目前活跃于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是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三支力量,其中新党扮演关键性少数的角色。本文试将新党几年来实力成长、对台湾政治生态的...  相似文献   

14.
信任危机一直是台湾政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的信任危机问题不断加剧,200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更是将信任危机激化到空前严重的程度。这种信任危机的激化不仅表现为在野势力和相当部分民众对陈水扁执政当局的不信任,它还广泛存在于岛内各大族群之间、蓝绿不同阵营的支持者之间,以及民众与媒体、媒体与“政府”之间。尤其是这次3·20选举所引发的信任危机造成岛内族群对立分裂之严重,对民众心理伤害之深,对岛内政治生态发展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和民众政治参与的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李奇 《台湾研究》2009,(1):53-59
对台湾选举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台湾选举研究已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台湾地区,选举研究相对成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规范和体系,学术界涌现了大批从事该研究的专家学者,台湾地区一些职能部门、政党组织为应对选举也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人员。目前,海峡两岸对台湾选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票行为、政党与选举、选举文化、选举制度等方面,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丰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台湾选举的研究在理论架构、研究方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慧 《台湾研究》2023,(1):60-73
作为台湾地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台湾青年族群对大陆的整体认知受到大众媒体的深远影响。文章基于台湾地区已建立以媒体识读为主要内容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通过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探讨台湾大学生对大陆资讯的媒介获知渠道及其对媒体内容的解读。研究发现:其一,对台湾本地媒体的接触方面,相较于以自身政治倾向而对台湾报纸、电视及其网站这类传统媒体报道的客观性褒贬不一,台湾地区新兴的内容网站和独立媒体被信任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二,对大陆媒体的使用方面,接触电视和门户网站并从中获取资讯的数量和频率明显示高于报纸,在内容评价上一方面肯定部分大陆媒体的报道水平和专业性,另一方面认可大陆媒体传播形态的年轻化;其三,在参照台湾媒体呈现明显政党色彩的媒介生态中,对国际媒体报道的客观性有较高的认可,但容易忽视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立场;其四,社交媒体已嵌入台湾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传播内容与形态的多样化,其影响会通过更加多元的人际互动传播来实现在信息整合中建构他们的大陆认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与中国大陆、港澳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时空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一特殊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因而,在理论上,研究台湾并建构出反映这一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实践上,台湾研究的广泛开展又是与台湾问题日益重要、人民群众关心祖国统一事业直接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理论深度决定研究成果的生命力。而检视大陆有关台湾研究的成果,多为政策性和实用性,有不少成果,尚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为了提升研究的品质和学术价值,探讨台湾研究的理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台湾工具书出版现况及其特点袁伟前言一个国家或地区,工具书出版发行的数量、质量、规模是与该国或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台湾地区也不例外。从1949年至1987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军事戒严”,取缔和封杀一切不利于国民党统治...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航政管理体制的沿革与现状王春阁一、国民党政府航政管理体制的沿革现阶段台湾地区的航政管理体制,与国民党政府的所谓“法统”及迁台前旧的航政体系有密切关系。所以本文从一九四九年以前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航政管理体制入手,探讨目前台湾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总体结构关联效应以及三次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结构关联效应进行静态及动态分解与研究,进而探索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路径。静态考察表明,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总体上显著弱化;三次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能力和关联水平均大幅下滑,并以第二产业最为显著。动态分析显示,台湾产业成长高度依赖自生机制的作用;目前第二产业以及多数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机制未能驱动产出高水平增长。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问题,既有自本世纪以来第二产业空洞化持续加剧这一直接的表层原因,更有经济边缘化日益加深导致产业空洞化的深层因素,也有台湾政治转型以来的政治运作影响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问题。为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不仅需要在有关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层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需要在攸关产业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内外环境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在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消减经济边缘化问题,在处理好政治运作的基础上消减政治对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不良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