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者既不同意“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也不同意“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提出了第一步“就地转移”,第二步“异地转移”的“两步走”策略,通过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幅射和延伸来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从长期来看,新农村建设不能只从“多予、少取”入手,还必须从根本上寻找突破口。这需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再改革,即在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其核心,一方面要配置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配置好人的资源,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离土不离乡”、拓宽农村产业,是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路径选择;实行新的土地有偿转让制度是其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5亿左右,每年进城的民工超过了8000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现面临着诸多困境,转移之路仍然步步艰辛。一、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空间有限。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4亿多青壮年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达8000多万人。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为7年,这直接影…  相似文献   

4.
苏南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朱同广苏南,在地理方位上是指长江江苏段以南流域的地区,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3市辖区。这是富庶江南或当今人们所说的长江口“金三角”的一部分,农村共有1080多万人口,耕地面积1100多万亩,是个典型的人口稠密、耕地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出去,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析出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业析出劳动力由四部分构成,其转移存在着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不利因素。解决的对策应是实行城乡一元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业析出劳动力的种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制约我国农民进城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民进城方式与所选择的城市化道路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密切相关,而农民进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城市门槛的高低。只有稳步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才能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中国农民才能真正地顺利进城,成为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效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等方式 ,来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进而分析和探索适合国情的转移方向 ,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出路 ,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服务 ,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一、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1978年之后 ,中国农村改革将大批隐性农业富余劳动力显性化 ,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适应这一转移的要求 ,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78~199…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产品市场不健全、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缺乏专业化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必须对症下药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瑾瑾 《工会论坛》2010,16(4):8-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当前之所以会出现中国特殊的“两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和不完全城市化形态,主要是由于其短期城市生活能力较强,而长期城市生活能力较弱。因此,提高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他们的城市生活成本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彻底转移、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吉元和该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庾德昌同志主持的“七五”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与转移》,经过五年努力,对全国11个省的59个县、84个乡,在1978年到1986年期间的劳动力利用和转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典型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历史启迪与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前仍处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析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及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及困境,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框架内生成相应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中的过渡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转型路径的空间分岔,其形成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制度支撑:一是土地财政体制对经济弱势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推力”;二是超大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隐形排挤”;三是现行政策下中小城镇“拉力”不足;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预期不确定。城镇化路径的空间分岔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两大新困境:一是背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小城镇人口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必须积极寻求破解路径,聚焦“增权赋能”的理念和目标深入进行各项相关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少数民族人员较多的镇的人大代表名额能否另加百分之五?选举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其中“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是指聚居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滑县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强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进而逐步发展为转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和以劳动力输出为纽带引进资金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劳务经济之路,大大促进了滑县经济的整体发展.滑县在探索我省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方面的许多经验,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这一精神,贵州是如何做活几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篇文章的呢?据调查发现,主要是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其转移人数占总剩余劳动力的比例超过40%。这么大的劳务输出对农民收入产生哪些影响呢?一、劳务输出改善了农民收入结构农民打工收入已与农业收入、乡镇企业收入构成了农民收入的主体,改变了以农业收入和乡镇企业收入为主的现象。对贵州而言,农民人均打工收入已经超过乡镇企业收入,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2001年,全省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为278.86万人…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通讯员 黄城松)今年以来,崇左市天等县认真做好技工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实施精准职业培训工作,着力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推动贫困人口进城务工、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培训一人、掌握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人口城市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对人口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虽然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对“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进行了理论的或实证的分析,有一些研究还专门阐述了“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但直接就两种转移模式,及两种模式各自对人口城市化产生的推动效应进行比较的,应该说还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就“就地转移”模式与“异地转移”模式各自对人口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效应及其特征作比较分析,并提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报告同时指出"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2003年年初,国务院针对进城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又发出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重大意义,把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强化政策引导,切实搞好服务。笔者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上述精神,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旨在统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求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方略。外来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人口转移的实质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第四农”——“农民工”。“农民工”进城后,如何加强管理,浙江省宁波市余姚阳明街道会同西北派出所认真探索外来人口管理办法,总结出“一软一硬”的社会化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