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每一个使甬电脑写作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这个名字和那个叫做“WPS文字处理系统”的软件帮助中国人用键盘与世界沟通。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8-59
《中国经济时报》6月25日刊登华黎明的文章说,中国提出和谐世界这个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中国外交从理论上告别了“斗争哲学”。中国的崛起是为了造福13亿中国人,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大概可以为“韬光养晦”划上句号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件关乎国家软实力的事却让人闹心:在学术文化领域总是缺乏标志性人物。于是,新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被两种东西所缠绕:“大师情结”和“世界一流大学情结”。教育部刚刚出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  相似文献   

4.
郭英杰 《人民论坛》2013,(11):214-215
当下,“中国模式”的讨论越来越热.一部分人认为是“中国模式”将我国带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它会引领全世界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模式”使我国进入了环境“三高”的境地,公平与正义严重缺失,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文章围绕“中国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看待“中国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许多家庭都有收音机,我们山东老家人称之为“戏匣子”。那时,一个戏匣子是中国人与“世界”接轨的工具,也是一个家庭重要的娱乐工具,套用小品演员赵本山的一句话就是:“戏匣子是我家惟一的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抛出“特殊两国论”,公然挑衅举世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企图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再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 ,激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 ,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和平 ,渴望拥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台湾人民饱尝过近代中  相似文献   

7.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平飞在来稿中认为:无论是从中国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来看中国,“现代化”、“全球化”、“中国化”可谓是现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个时髦词。简要地说,当代的中国特色问题就体现在这三个“化”里。如果从一般的哲学抽象看问题,三个“化”本质上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一个整合创新过程、一个主体完善过程。说它们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说它们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为它们都是在人类改造自在世界创造文化世…  相似文献   

8.
说说中国人     
你认识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人的第一个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疯狂地喜欢工作的民族了。中国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种劳动力”;中国字的“妇”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着扫把的那种女人”;中国的“家”字是“屋顶下养着一窝猪”的意思(当然啦,并不是说屋子里没有人,只是说要有人有猪才成其为家)。总之,你要叫一个中国人不做事,  相似文献   

9.
骆杰  朱江 《时事报告》2006,(5):60-61
两会的召开,使“十一五”规划蓝图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而增量已占世界的14%,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形容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人就这样来了。”那么,我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十一五”?  相似文献   

10.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定论。 一个石破天惊之说出现了,我国学者、我军离休干部连云山向世界宣布一个结论:中国高僧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到达美洲大陆,也就是说,法显比哥伦布先发现新大陆!此说一出,世界舆论大哗。 日本的《朝日新闻》惊呼:“中国人五世纪初到达美洲大陆。”美联社、法新社等世界各大新闻传媒,均播发了这  相似文献   

11.
到海外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其一言一行都应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然而。少数游客讲荤段子、在自助餐厅往外“拿食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大嗓门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让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逾四分之一世纪的努力,终于在世界面前初步赢得“中国制造”的声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近二三百年积弱甚久,致使离世界工业中心、科学中心仿佛一直十分遥远。现在,当“中国制造”名声蓦地飞来时,每一个中国人从心底里首先都是接受的姿态。  相似文献   

13.
“五本”论     
弓克 《今日浙江》2006,(16):35-38
人贵务本。务本之要,在务“五本”(这里的本,指“根本”,乃哲学价值论概念,而非哲学本体论概念):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五本”乃人生之本。世以人为本“世以人为本”之“世”,乃世界之“世”,乃为人世界之“世”。世界,可分为“自在世界”和“为人世界”。为人世界,应以人为本,应以人为主体。过去我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人以外的世界,而对人本身的世界关注不够,人总是为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存在着,而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一步要求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命运。这意味…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在振兴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的“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集中体现了这样一个不断深化过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竖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总体上认识了科学对民族振兴的作用。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曾领先于全世界。美国经济史家根据各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分析,中国在1750年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居世界第一。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国经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07,(3):59-59
和谐世界的概念提出来已经一年多了,这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方面、国际战略方面、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方面的一个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理念和思想,是中国人的新的“世界观”。最近,中央党校几位教授就和谐世界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中国古代发明中的世界之足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热气流推动机械旋转的装置,是中国的走马灯,在北宋时期就有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早在3000多年前即被中日祖先“阳陵”首次实践过。世界上第一个记载滚珠轴承的人,是中国元什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世界上最早的测...  相似文献   

17.
褚艳红 《探索与争鸣》2024,(3):166-176+180
中外关于“中国”的解读存在差异。当前国际社会格局的转变与当代中国的崛起,日益凸显出西方中国学既往研究范式在解读中国时的效用困境。世界中国学倡导深入践行“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路径,通过“深读”的文本分析与“躬行”的经验研究与世界共议“何为中国”。世界中国学以文明比较的视野,关注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中“人”的丰富内涵,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念。在此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从西方理论的消费者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内中国研究的主体与中国道理的讲述者,并在此过程中期冀形成本土立场与全球眼光兼具的中国知识,助益人类文明互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前,我去意大利,意大利人把我当成日本人。去年我去意大利,发现意大利人把日本人当成中国人。”这是王宏甲最新报告文学《贫穷致富与执政》开篇的一句话。在一个言必称弗里德曼,四下被“平”的世界所包围的今天,这样一个变化实在不必称奇,可以称奇的是作者笔下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近期刊登周世俭、王丽军的文章说。“中国威胁论”的聒噪尚未消失,另一种大力吹捧中国,一再鼓吹中国需要在国际上负更大责任的论调持续升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但对高唱中国为“世界领袖”、“超级大国”的“糖衣炮弹”。还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是第十二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七届“中国水周”开始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灾害”。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人水和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