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和谐发展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即走和谐发展之路。江泽民的和谐发展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国内的和谐发展和国际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社会三大文明的和谐发展,四是国与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权利发展是其本质内涵。这是因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就是人的权利的发展,权利的获得是人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现实保障。人的发展首先是表现在人们对生存权利,并进而延伸至其他权利的要求上的,并受到财产权利的制约。马克思主义人的权利发展的主体是每一个人,发展实质是自由个性的全面实现,发展的权利来自于人的劳动权利,发展的主体内容是财产权利的获得与行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发展问题围绕着"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人发展、如何推动发展"这一线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总结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条发展道路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基础,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可以概括为:改革发展、开放发展、科学发展、稳定发展、和平发展、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是两岸关系的现实选择,对海峡两岸共同迈向和平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主要构建途径在于两岸关系各项相关机制的建设。作为框架的主体,机制建设是框架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今后两岸关系仍难免经历种种曲折与起伏,但只要紧紧把握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一定能够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成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主义是西方学界在反思传统的第三世界发展理论、批判二战后西方盛行的发展主义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第三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比较这两种新的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国外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伴随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观也与时俱进。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地位、发展中心、发展内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的等方面,以系统性的理论观点,坚持、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客观上顺应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通过促进国际交往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普遍的社会关系。当然,作为资本主义产物的全球化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挑战。但无论如何,全球化的未来不是资本主义,而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制定"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成果。绿色发展实践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严格实行绿色发展制度,才能早日迎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发展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本质是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上,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千年发展目标将于2015年到期,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以联合国为代表的诸多国际组织均对"后2015发展议程"展开激烈讨论。热议的焦点集中在核心目标设定和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构建两方面。一方面,后2015发展目标的设定不可能完全脱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而必须是在考虑千年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各地区、各国的发展现实,进而形成综合性的指标框架;另一方面,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是"后2015发展议程"推进和实现的重要支撑,这要求从新千年以来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进展中汲取经验,加强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应当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后2015发展议程"的讨论和制定过程中,充分利用"后2015全球发展目标"制定和全球伙伴关系建立的契机,积极主动把握全球发展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新型全球问题的突显和新式多边机制的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能力面临诸多挑战。联合国曾实施"四个发展十年"战略、千年发展目标等全球发展治理行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治理理念、目标和手段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应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在治理上作文章,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和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转型为全球发展治理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发展治理的能力。联合国与二十国集团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分别发挥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双方可以通过共享发展议程、共建发展秩序,形成合作共治的关系,以完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独立自主、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特质,历经和平发展征程的新开启、和平发展事业的新推进、新时代和平发展新方略新实践等不同阶段,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文明历史、崇尚和平的文化底蕴、为人民谋幸福的制度安排。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也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战略抉择,它的重大意义在于革新了现代化发展模式,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自2017年竞选总统开始,普京就正式提出并反复强调俄罗斯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突破性发展"成为普京新任期施政的核心理念。"突破性发展"以国家项目为抓手,涵盖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既是俄罗斯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普京执政理念的延续,其相关政策已贯彻在俄罗斯治国实践中。普京积极强化"突破性发展"理念,明确"突破性发展"领域,并不断完善"突破性发展"的指标体系。实现未来6年"突破性发展"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主要体现在稳妥的人事安排上。但由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迟缓、政治稳定存在隐忧、发展结构性问题始终存在等因素,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目标必然面临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和平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透析世界发展历史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中国和平发展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肖创东 《工会博览》2005,(19):34-36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协调发展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制胜要诀,主要包括共同发展与公平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与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为协调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协调发展意味着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从最突出的问题和最薄弱的环节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最终形成各区域、各领域、各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