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正 《学理论》2012,(7):91-93
就劳务派遣性质、特点、形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重视,消除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偏见和认识误区,阐述劳务派遣是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人员受其劳动关系复杂性影响,在加入工会的方式上存在三种路径:派遣公司入会、用工单位入会以及会员委托管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为劳务派遣人员加入工会问题的制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文章认为,会员委托管理模式优点较为突出,但用工单位工会和派遣公司工会需要在会费的来源与使用、维权工作、会员占用资源比例等方面,进行明确约定,进而提升劳务派遣人员的入会率。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劳动用工方式因其灵活性和经济性,近年来在我国被大量企业所青睐。被派遣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护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制度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有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是其所表现的立法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从法律的规定的题中之义可以清晰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属性,就是灵活性的用工形式、补充性的就业方式.但目前没有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何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规定.因此,大量的用工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出现了扩大化、无序化的趋势.当...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标准劳动用工方武的有益补充.但劳务派遣在我国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合同法>从多个方面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社会、法律两个层面对几个方面问题作一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适应灵活用工需求的用工形式,由于其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有利于人才流动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但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典型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而言,被派遣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制度迅速发展,劳务公司或劳务派遣组织大量涌现,随之出现了许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从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无法可依的历史。这对明确劳务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劳务派遣滥用、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企业资质过低等问题。究其根本,这些问题都是由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纯收益分配不公平引起的。通过微观视角分析发现,最理想的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的纯收益分配格局应该是: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企业、劳动者之间形成利益分配的均衡。最后,本文对完善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自《劳动法》规定使用劳务派遣工以来,我市的劳务派遣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单位和劳务派遣工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劳务派遣的现状,我们先后到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红桥区总工会等6家单位,发放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3050份,与所属18家用工单位和4家劳务派遣单位的同志进行座谈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我市劳务派遣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务经济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主要存在着经营合法性和业务规范性等问题.要使劳务派遣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将其尽快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