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峰 《政府法制》2012,(18):31-31
我国古代有不少清官,虽然大权在握,但从不利用手中权力徇私情谋私利。  相似文献   

3.
钱,即货币,财富的化身,本身并无功过是非,既不是神物也不是魔鬼,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手段。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与功能,就能把握自己,不为金钱所缚所惑。下面几位古代清官廉士对金钱的态度,不啻为今人的一面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等职。新婚后不久,他便写下《赠内》一诗,与妻杨氏共勉。诗中写道:“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在吃穿方面。不要追求山珍海味,不要追求竣罗绸缎。布衣蔬食,温饱足矣。  相似文献   

5.
清官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清官的内涵、清官的特点、清官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清官的历史作用以及清官的精神等五个方面,对清官这一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史实的考察,试图说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尊重法律、强调民主、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的同时,政府官员在政治、经济乃至个人生活上必须弘扬中国古代的清官精神。  相似文献   

6.
马慧玥 《政府法制》2008,(13):64-64
包公斩侄应为传说 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方式,为中周历史上的清官做一个排行榜,那么包拯包大人无疑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里,这位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铡美案、斩包勉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8.
监察制度在中国的起源时期是比较早的,其设立的目的是服务于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其本质是为君主利益而服务,为的是保证既有的君主统治秩序,同时为的也是维持国家秩序的正常运作二设立的带有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检察性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绵延数千年,其内涵极其丰富,效用也十分显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和借鉴价值.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当今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本文将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于先行法律制度的启示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0,(20):145-146
本文并没有否定清官"守道、爱民、无私"优良品质的意思,只是对非理性的清官情结做了相关的思考与批判。文章从清官的概念开始考证,继而对其特点、阶级本质、历史作用等做了阐释与评价,最后提出:清官情结,会减损程序正义,削弱民主意识,是与现代法治不相融合的,以期人们打破对清官政治的幻想。  相似文献   

11.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一套以御史的纠弹监察以及谏官的讽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监察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监察史上任何国家的监察制度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史,是吸收传统文化菁华、以史为鉴完善今时今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沈栖 《检察风云》2014,(17):31-31
将封建社会的官吏分为“清官”与“贪官”两大类,大致还是靠谱的。前者受到人们的赞颂和期盼,后者则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当年,“文痞”姚文元在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曾断言:“清官比贪官更有危害性”,说清官善于伪装,有着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纯属扯淡!要不然,现如今“清官戏”怎会如此受到追捧?百姓中怎会依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之悠久,机构之完备,方法之严密,作用之强大,极具中国特色,是世界各国所不及的。本文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完备阶段、成熟和加强阶段考察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清官唐成     
何进 《江淮法治》2011,(12):37-37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保定府清苑县知县唐成以小小七品知县的身份.与当朝一品大奸臣严嵩作斗争的故事。唐成不畏权贵,凭着自己的勇气、智慧.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为老百姓做了主,伸张了正义。可是,这场斗争,也让唐成看透了朝廷的腐败,心灰意冷之下,最终辞官回乡。唐成因此成为了封建官员的典范,老百姓心中的清官,他的故事和传说也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歌谣话清官     
王文 《政府法制》2014,(35):19-19
俗语说“金碑银碑,不如百姓口碑”。史上勤政爱民、清正廉明的好官清官不少,民间称赞他们的诗谣也很多,现搜集如下以共勉。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有歌二则:“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  相似文献   

16.
刘新阳 《政府法制》2012,(20):35-35
《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17.
时晶 《法制与社会》2011,(20):263-264
清官是中国特有的法律文化现象,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清官的特征入手,试图探求在中国民众心目中法律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悬赏百万,打倒腐败村官!”3月18日,经过40多位村民代表讨论后,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炎龙村委会高厝村村民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153-156
人类历史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为中国,而尤为封建官吏制度备受世人推崇。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吏制度是中国 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发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试图从中国古代封建官 吏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等方面揭示一些带有共性的,已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可供我们现在参考、倦鉴的一些 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20.
胡昌方 《中国监察》2013,(18):64-64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这首打油诗,对贪官污吏的形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讽刺。官员离任时,最能看出其是否清廉。历史上许多清官在离任时给人民留下一个清廉的背影,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