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人也是人,所以德国也有不少人做着出人头地的梦,尤其是通过仕途。德国政治家很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多是平民出身。他们不仅嘴好使,很能干,而且都挺"干净"。  相似文献   

2.
林立  严伟青 《法制与社会》2010,(19):113-113,122
德国少年刑事诉讼诉讼程序除了具有世界各国通常所具有有的诸如:"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酌情从轻处罚"、"不公开审理"等特点外,在审判组织、审前程序、主审程序中还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按照德国的法律,少年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对少年犯进行教育。因此,德国法学界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人性味程序"。本文主要探讨了德国少年刑事诉讼程序、实体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玉琼 《检察风云》2010,(14):44-46
德国,一个以廉洁和高效闻名的欧洲国家,2008年在"透明国际"的廉洁度指数CPI排名榜上占第14位(共调查380个国家和地区)。德国的反腐败斗争有什么特点?如此成功的国家为什么还没能排进CPI排名榜的前十名?以下我根据自己在德国工作和平时学习的一些积累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4.
郑永宽 《北方法学》2011,5(6):56-61
在是否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上,德国法区别对待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这并不具有充分的根据。而无论是"以手护手"原则、"所有权人与受让人给予出让人同样多的信赖"、"避免隐秘交易与舞弊行为"或"所有权人对其权利丧失无从知觉或阻止"等理由均不足以否定占有改定下适用善意取得。只要受让人基于无权出让人占有的信赖而为交易,即应肯定其善意取得所有权,不应因占有移转之方式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蒋平 《政府法制》2010,(20):45-45
在德国大小城市的街头,有一种很出名的家庭花园——"施雷贝尔"花园。说是"家庭花园",其实并不真正属于家庭。从严格意义上讲,"家庭花园"应该叫"业余花园",因柏林人施雷贝尔"花园。  相似文献   

6.
王飞 《法制与社会》2010,(21):244-244
任何一位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不会忽略过奥托·冯·俾斯麦这个人物,他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任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同时也是当年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  相似文献   

7.
王国民 《政府法制》2010,(24):47-47
刚到德国柏林时,我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房子,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因为打算在此常住,来德国之前我读了很多关于德国的介绍,有人说德国人刻板,不喜欢与人交往,我暗自担心,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李倩 《证据科学》2010,18(1):93-101
中国学界近年一直激烈讨论外国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其中包括德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禁止制度。对于德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不得自证其罪原则"和第52条至第54条规定的"拒绝作证权"的讨论尤为激烈,纷纷主张在中国建立相应的刑事诉讼制度规范,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的权益。德国法判例表明,违背"不得自证其罪原则"将导致德国法上的证据使用禁止。另外,德国法庭审判强调直接审理原则,其中调查程序中的笔录不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审判中宣读,甚至对于传闻证据——调查程序中进行审讯的警察和检察官——也不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9.
我与雕塑     
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表现形式。文如其人,画亦然。文章是写人,艺术也是在写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在"写画",写画就是写人,这不是我发明的,几百年前的画家就把"画"改成"写"了。不论干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是做人。  相似文献   

10.
晋商赵尚阳     
刘水晶 《政府法制》2011,(21):48-50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熟睡中,我的手机突然唱响。我抓起手机,看了一下,才四点,见鬼啦。"喂,谁啊?"迷糊中,我充满了不满。 "哎,老哥,我刚刚坐飞机回国,给你带了一份大礼。你马上过来,到了上午就没时间了"。我一怔,揉揉惺忪的睡眼,才醒悟过来。打电话的人,是我的同乡,也醒悟过来。  相似文献   

11.
何佳  华峰 《法制与社会》2010,(33):297-297
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问题,德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进行过相应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税收法律关系是"权力关系"还是"债务关系"问题上。最终"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成为统一的观点,并写入了德国《税收通则法》,该观点传播至日本并作为一种通说被接受。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进修学习回来,常常有同事和业界朋友问及关于留德的感受。作为法律人,我想留学德国最深刻的感受,便是法学作为科学的品质在德国表现得淋漓尽致,渗透到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耳闻目染之后,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科学精神的力量。下面先从德国的法学教育谈起。  相似文献   

13.
建立楼宇事务管理组织阮志炎楼宇中每一个住宅所有权人的行为,直接影响楼宇是否能在良好的情况下安全使用,具有"一损俱损"的效应。为保护住宅所有权人利益,保护楼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必须有一个管理楼宇事务的组织.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0,(24):62-62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最近,我参与查办了几起重大案件,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金条、手镯、古玩玉器、名牌手表等奢华之物也有很多。我曾问过一位贪官的家属:"这金手镯你戴过吗?"她回答说:"只在家里试过一次,从来也没敢戴出过家门。"她的回答让我感慨万千。我在想,人这一辈子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吗?人的欲望就没有止境吗?一次偶然经历,让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昨天,我和你们讨论了美国宪法性裁判的某些方面,我特别强调了困扰宪法解释的某些难题。我这样做的目的,部分是为今天有关美国排除规则的讲座做一些铺垫。当其他国家的人提及"美国排除规则"(请注意,我说的是单数"规则"而非复数"规则")时,他们一般是指,发源于美国最高法院诸如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1966年)和马普诉俄亥俄州案(1961年)裁定的著名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6.
娄爱华 《法律科学》2012,(6):110-117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的证明责任问题在诉讼法上争议颇多。在探讨"没有合法根据"的证明责任问题前,应首先在民法上澄清"没有合法根据"的具体所指。我国民法对不当得利的理解受到德日的混合影响,但并未察觉德日对不当得利的理解路径是不同的。德国学说通过物权行为等理论构建,奠定了"给付"概念的基础,并进而明确了"没有合法根据"的所指。日本法基于自己的判例构建了与德国形似神异的不当得利学说,其"给付"及"没有合法根据"的所指与德国法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当得利的"名不副实"。我国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也不应继受日本异化的不当得利理论,应根据我国现有民法制度重释"给付"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的具体所指,为其证明责任的确定奠定基础,也为其他诉讼法问题的解决奠定民法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三届国际法庭科学会部分论文摘要(Ⅰ)编者按:第十三届国际法庭科学会于1993年8月22-28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召开,共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550人参加会议.本届会议分别以"当今世界法庭科学:我们如何交流?"和"当今世界法庭科学:不同制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潘明琴 《法制与社会》2010,(21):243-243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就着手拟定对德和约,重新瓜分世界。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和会,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进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着他不让他离开。"请你和我一起去我们的市政厅领取奖励。"巡警告诉这位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20.
德国公证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人嘴上不说,实际上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客观地说,认为德国人笨的也确实不多。我有幸两次赴德国学习公证理论和实践,在学习的同时,对德国也有了一些了解。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大国,在其发展和恢复经济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这其中包括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