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亦明 《政府法制》2010,(22):19-19
大学要有独特的灵魂,也就是说,大学不仅要有灵魂,还要独特。 哈佛的校训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是,让你与真理为友,这就是哈佛的精神;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早稻田大学的校训则是: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相似文献   

2.
培育校训精神,对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学要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训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3.
使大学更像大学——现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教育作为传播和创造人类明的事业其精神和品格无疑是高贵且神圣的然而这种作为大学特征的高贵性和神圣性,在我们现实的大学中却显得淡薄且逐渐被疏远,而与此精神相悖的功利主义,庸俗风气则日见昌盛,这无疑显现了大学中存在着深重的精神危机,要使大学显现出自身就有的高贵性和神圣性,就就该让大学像个大学,而大学更像大学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大学与政府之间行政性隶属关系的解构和致力于大学地自主办学的新制度创造。  相似文献   

4.
“偷听生对于老北大的感激之情,很可能远在正科生之上。尽管历年北大纪念册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在传播北大精神、扩展红楼声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陈平原《北大边缘人》序。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科的调整与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影响中世纪大学学科安排的因素主要是学者的兴趣和源于希腊哲学的学术探究的欲望。在大学近代化过程中对大学学科的调整与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革命所引起的科学发展与学科分化。影响现代大学学科调整与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其中许多来自于科学知识体系与大学的外部,诸如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动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主要的指导与影响作用。"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实施是政府指导与影响大学学科调整和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获得"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大学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集群组合、领域构建和生态布局成为学科调整与发展的一些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商南县初级中学坚持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以“幸福育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生存、健体”为校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了“亲和、方正、启智、文明”的校风;“崇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奋、好学、善思、博采”的学风。校长李保...  相似文献   

7.
挖掘河南科技大学"明德博学日新笃行"校训的内涵,探寻其各部分间的内在逻辑,寻找校训与大学生党性修养的关联,得出校训各部分对大学生加强党性修养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学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开始寻求新的发展策略,在我们感叹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一所大学的"隐性资产"——大学精神,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传统、大学的人文关怀、大学的批判精神的缺失。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圣地,而不是技术性的职业机构。一所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它特有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工具理性的核心特征是追求最佳手段、最佳效率的有效性思维方式。这种有效性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精神的实现,也导致宏观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大学精神是一种崇尚真理的文化,当代大学精神唯有超越工具理性,在追求真理中实现大学精神才能完成当代社会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倍受社会关注。课题组在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波士顿湾区和东京湾区等国际湾区收集了丰富的访谈资料,在一手资料及协同治理理论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构建起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及治理路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在大湾区建设中承载着特殊角色与常态化角色。特殊角色是湾区文化与价值引领;常态化角色包括英才培育、知识创造、成果转化、制度创业等。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情境,实现大学积极治理的主体角色,必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作用,湾区高等教育协同治理路径表现为大学与政府协同、大学与市场协同、大学与社会协同、大学与大学协同以及大学内部治理协同。  相似文献   

11.
大学制度具有内生性,它是按照大学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生成的。大学制度是大学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定在。蔡元培不但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倡导者,更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制者和践行者。他的尝试为中国现代大学百年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以及自由、民主精神浸透大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外部环境的创设上,蔡元培力图通过大学区制,实现教育的独立与大学自治,通过平民学校、劳动大学之制,力倡教育之平等;在内部通过教授治校、研究所制等,确保大学的民主治理和高深学问研究的学术本质。  相似文献   

12.
罗丽琳 《法制与社会》2011,(10):229-230
大学是文明的载体,担负着发展和传承文明的重任,承载着用文明的结晶熏陶当代人的使命。青年人从大学穿梭而过,将大学的知识和气质带给整个时代。因而大学的使命即在于对当代青年的锻造,让青年人通过大学精神的熏陶而终身拥有大学的精神和气质,进而为整个时代奉献自己的学识与生命。大学使命的真谛,在于可以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获得向生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高校作为文化精英的相对集中地,必须要承担起将古老国学发扬光大的神圣使命,遵循一定的原则,辅以有效的途径,将大学国学教育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第三职能”的扩张与中国大学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体系建立之初仅承担教育职能,目前已确立了科学研究的第二职能和直接服务社会的第三职能,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大学的第三职能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派生出由大学控制和经营的企业,并对大学科研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学的未来,不仅要考虑第三职能有效发挥和社会短期需求,而且更应该以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大学的社会使命作为基点,凸显大学保持与传播知识、探索新知识及对社会的建设性批评精神,国家要努力建立多元化大学体系,要对少数骨干大学进行重点扶持,适当收缩其第三职能,主管部门应汲取历史教训,尽力避免长官意志与“一刀切”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讨论,不论对分清理论是非,还是对实际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讨论中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精神在一定条件下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另一种认为,这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究竟谁是谁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绥德一中1951年建校,是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创办的三所工农速成中学之一,当时面向延安、绥德、榆林三个专区招生.1959年学校更名为绥德县高级中学,文革动乱学校停课三年,68年复课更名为绥德县五·七中学,77年恢复高考又更名为绥德县第一中学至今.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的校训是"围绕严谨,求实创新",确立的办学宗旨是"以德治校,以勤为学,以美育人",形成的校风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追求的目标就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高质量的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对我国高校大学精神造成了强烈冲击,造成大学精神的失落,如何重塑和坚守大学精神是摆在大学人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凯、李傲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认为,审判公共关系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运行过程中,为使自身与社会公众相互了解、相互舀己合而形成的特定关系。在司法审判中导入公共关系,就是要求人民法院不仅仅是诉讼案件的裁判者,也是法治精神的宣传者和传播者,法制的传播和公共关系的维系应当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之中,这对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主力军,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关键领路人,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他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最为重要。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大学班主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工作主旨和要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有多重性格,也有多种用途,但就像没有万灵药一样,也没有哪个机构是全能的。现代以降,科学和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空前繁荣。这种过度的繁荣使诸多利益相关者对大学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企图。伴随政府和社会对于全能大学的不断追逐,对于大学的滥用不可避免。为了满足现代社会自身的合法性诉求,大学的规模不断增大,职能不断增多,甚至于被卷入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其结果,大学教育对于人性的培养被忽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职能被边缘化,大学的精神内涵日益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