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由知性的授受模式向活动型儿童自主建构德性的模式转变。《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所要呈现的基本形态。教师需要用哲学思想观照,辩证地处理主题活动教学中“形”与“神”、事”与“思”、“放”与“引”的关系,以期提升主题活动教学的品质,赢得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叶澜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在品德课堂中.如何体现品德学科的“生命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品德教师.应该比别的教师更充满激情,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全市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从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价值把握不准,教学的侧重点有些偏颇。下面就中国地图出版社《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第五课《春天在哪里》的教学片断,谈谈小学品德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将成为过去,教师的话语霸权也将逐渐被取消,教师将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人格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活”是品德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要开放时空,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材、开放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让学生的心灵在灵动的教学中变得分外美丽。一、让教师活泼起来教师是杂家——活的前提。新课程重视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但是在各门学科中,品德的综合性很强,内容蕴涵面广,所以品德教师要做杂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既要掌握品德学科所涉及的各个德育点,又得对古典诗词、名人名言、伟人典故、逸闻趣事、中外名著有所了解,还要具备与品德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常识,并恰到好处地穿插到教学的环节中。“…  相似文献   

6.
如何考察干部的“德”? 首先,要明确考德内容,制定具体“评德”指标。主要应考察“五德”:一是政治品德,要看“三服”,即服务中心、服从大局、服务人民的具体表现;二是思想道德、要看“三自”,即是否自谦、自律、自励;三是职业官德,要看“三实”,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世纪桥》2007,(10):118-118,120
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窒息了学生鲜活的个性,摧残着学生创新的萌动,导致学生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断流失。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我状态,应该是摆脱了程式化束缚的在和谐情境下的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情境的和谐决定了平等对话中的教师引导与组织的必要性。和谐情境下的平等对话式教学也必然引发师生观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悦假活不说真话是官场的一个痼疾,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纠正。当然,有时高涨一些,有时低潮一些。 有人指责说,说假话不说真话是一个品德问题。也确实。说假话不说真话不能说不与品德有关,囚为一个品德至纯至正的人是不会说假话而只会说真话的。但这样的人有过吗?然连被颂为圣人的人都承认自己有过“违心”之语呢!  相似文献   

9.
麦嘈 《理论导报》2012,(10):35-35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并非周星驰电影桥段,也非网友恶搞,而是电视节目中的一段对话。对话视频被放上网络,迅速走红,继“我是来打酱油的”“我可以说脏话吗”之后,被许多网友封为又一电视采访“神回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实施,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进行思品教学。新教材的课堂实施,老师们便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课目的细化,紧贴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同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目标要求不同;二是教材内容的梗概化、多元化,淡漠了预设内容,减少甚至剔除了给教师课堂上的操作导向;  相似文献   

11.
唐哲 《世纪桥》2009,(13):141-142
恰当的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实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的放矢的去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权威对话法是通过权威人士与网民平等对话等形式,有效地主导和影响网络舆论,使之成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重要的路径。要充分认识权威对话法在网络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和特征,分析权威对话法在网络文化引导中面临的困境,科学运用权威对话法来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独白式教学的弊端,重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两课”教师的权威。对话式教学理念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交互性、平等性、生成性,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理论教育的选择:从“灌输”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群 《探索》2011,(4):131-134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如何生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任务能否真正完成的关键。传统的两课教学,预设多,生成少,灌输多,对话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成了目的,学生个性品质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于脑后。为了使两课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两课教学由预设走向生成,从灌输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5.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2,(10):44-46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时代课题与严峻挑战。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需要反恩一系列关于教师进行教学的问题:教师教育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及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教师教育如何扎根实践,提升教育学术理论;我国教师教育如何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进行对话与交流;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新阶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教学与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科学与否对大学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2014年11月15-16日,"高校教学与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大学生品德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文着重从与会专家学者的会议报告及提交的会议论文两方面进行简述。从大学生品德发展与养成的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大学生品德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与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机制五大主题简要概括各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杨业玲 《世纪桥》2007,(6):144-145
传统德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新课程标准与现实教学的落差、传统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影响,实效性差,通过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寻找教材与对话情境的切入点、营造开放、轻松的教学氛围、理解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对对话情境的主动建构等对话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尹海丹 《党课》2013,(21):49-51
在党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学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与“不信”的问题?如何用抽象的理论去指导学员的实际工作?如何将学员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笔者以为,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帮助学员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那么党课教学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春波 《前线》2013,(11):83-83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这“志正”,鄙人理解,即品德美好。所以,古人又言“清正在德”。且有“德若水之源”一说。德净,则水清;德污,则水浊。品德美好,污浊灵魂便不会附体;品德不好,就会丢失纯洁心灵;品德美好,才能成为清正之人。春秋时,宋国人子罕清正,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专家鉴定后拿着献给子罕。子罕拒收,  相似文献   

20.
权威对话法是通过权威人士与网民平等对话等形式,有效地主导和影响网络舆论,使之成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重要的路径。要充分认识权威对话法在网络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和特征,分析权威对话法在网络文化引导中面临的困境,科学运用权威对话法来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