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驰名商标的认定既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国家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案问题,而不是将荣誉称号授予驰名商标所有人。通过故意制造"侵权"者来"争创"驰名商标的作法,完全扭曲了国家加强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本意。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应当以争创事实上的"驰名"商标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审判实践中常见的涉及驰名商标认定以及保护纠纷,探讨在具体案件中如何把握有无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等问题,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重点审查认定驰名的必要性,要强调“有跨类保护的需要”是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仲裁认驰”,是指仲裁委员会在裁决商标纠纷案件时是否可以对涉案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的问题。理论界一直有学者主张应该赋予仲裁机构认定驰名商标的合法主体资格。文章认为从法理角度看,“仲裁认驰”具有未来可能性;但是从我国当前驰名商标认定实践看,出于治理驰名商标认定乱象的考虑,将来一段时期内仍不适宜以仲裁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4.
蔡锻炼 《政法学刊》2009,26(1):43-45
目前,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实行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并行的双轨制。由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才初步建立,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对通过司法程序认定驰名商标趋之若鹜,并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办法是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主体资格。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基层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资格,实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地管辖制度,实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核准”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驰名商标认定权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军  申淑琴 《知识产权》1999,9(4):16-20
驰名商标认定权,是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为实现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而赋予各同盟国对在该国内驰名的商标给予明确承认的权利。多年来,由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权、认定范围和认定标准受国域所限,而其认定结果却又受“跨国保护”,所以在同盟国间引起的权利冲突日渐明显。这一问题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也曾在“驰名商标问题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将驰名商标认定权重新归属的建议。尽管这些讨论和建议还没能形成一个可供实施的完整方案,但对驰名商标认定权的重新归属却是促…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认定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驰名商标的认定.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法学界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不同的观点。有人主张将驰名商标划分为国内驰名商标和国际驰名商标、国内驰名商标由各国自己认定.国际驰名商标由国际组织认定;①有人主张“应采用先公众评估与后依法确认相结合的原则”认定驰名商标;②也有人主张“在商标纠纷中去认定驰名”。③笔者主张驰名商标的认定应由主权国家的国内法规定,认定权应由国家商标局和人民法院行使。 一、对驰名商标概念的界定 驰名商标的定义,国际上尚无统一规定。我国于1985年3月加入《巴黎公约》后.在实践中开始…  相似文献   

7.
新《商标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驰名商标的理性回归,特别是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从“主动保护、批量认定”转变为“事实认定、被动认定、个案认定”.驰名商标是一个法律概念,本质是对商标进行保护的法律手段,并非是荣誉.这是认识观点上的彻底转变,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职权性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民事个案中认定驰名商标,本是保护驰名商标的重要执法措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出现了被“异化”和“神话”的现象。司法层面上的原因是驰名商标诉讼中过于强调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被弱化。认为驰名商标诉讼的目的和价值决定驰名商标诉讼中应强化法院主动审查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并在司法实践中从程序上构建判前内部审核制度和实体上强化司法主动干预两方面规制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权威是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国需要建立法院回避制度。驰名商标只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是荣誉称号。把驰名商标当作“荣誉称号”进行商业宣传,不符合设置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本意。强显著性是一件商标成为驰名商标的先决条件,因此,驰名商标所有人在使用商标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强化商标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保护驰名商标已是现代世界中越来越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主要源于世界范围内假冒驰名商标的存在及其令人不安的蔓延趋势,各种恶劣的假冒行为给世界驰名商标造成严重的损害。一、驰名商标的认定和效力范围驰名商标的定义是一大难题,尽管它已得到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近百个成员国的承认。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仅仅是在保护]同题上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定义其内涵,驰名商标由此而别名种种,诸如“著名商标”、“重大声望的商标”、“享有盛誉的商标”、“声名远播的商标”、“世界性商标”等等、各国学说和判…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批判故意制造"侵权"者来"争创"驰名商标的作法,澄清相关国家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案问题,而不是将某种荣誉称号授予商标权人,更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对商品的质量提供信誉担保,提醒企业和媒体应当理性地对待驰名商标,建议相关的地方政府也应当调整政策,将重奖驰名商标的作法改为在个案中加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究竟是什么,到底应当怎样去合理使用,一直处于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本文欲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使用问题发表一点看法,望有助于其法律规范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驰名商标双重认定标准的构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提出2005年入春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产品质量事件。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中含有苏丹红,雀巢碘超标,光明牛奶中出现“早产奶”和“回产奶”,高露洁牙膏含有致癌物质,宝洁SK-II化妆品含有特氟龙的问题,等等。其中大部分产品就是标示有驰名商标的产品。这一连串驰名商标产品事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一直让公众信服的驰名商标出现了危机问题呢?本文试图从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所谓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是指相关部门在认定某商标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的定义和认定条件表明,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涉及对企业信誉的审查.驰名商标的异化源于我国社会背景中公众对于驰名商标内涵的误读,异化是对该误读的利用.作为异化纠正措施的按需认定原则应结合司法经济原则来理解,驰名商标是法律对特殊种类商标的定性,这使得司法经济原则得以适用.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翻译”和“模仿”的认定与对普通商标之间的近似认定不应有不同.依据混淆理论保护注册驰名商标应适用商标侵权认定一般规则,必要时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颁布实施,具有商标纠纷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成为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之一。由此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依法行使驰名商标认定权的主体,由原来的国家商标行政主管部门单一认定制转为多元化审查。在当前的形势下,驰名商标认定主体的上述变化会对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及保护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更好、更合理的配置、利用现有的行政、司法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上述问题加以浅显的分析和探讨,以达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交流之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颁布实施,具有商标纠纷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成为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之一。由此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依法行使驰名商标认定权的主体,由原来的国家商标行政主管部门单一认定制转为多元化审查。在当前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03年6月1日开始实行),修改了原来的“主动保护,批量认定”的方式,转而采取“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国际通行惯例。我国为什么要将刚刚实行7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动认定方式改为被动认定方式?采用被动保护有什么意义?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被动保护是否有其弊端?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我国更改驰名商标认定原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我国原有的驰名商标认定方式——“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源于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又称为“Well-Known mark”或者“Well-Known trademark”,最早由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提出.自1925年《巴黎公约》(海牙文本)确立了驰名商标法律制度以来,驰名商标法律制度渐渐成为商标法中的重要制度,而驰名商标的认定更是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驰名商标的有关法律法规,直到1996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才有依可循.并且在2001年修改的《商标法》中,将驰名商标的相关事项写入其中,再次彰显了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从现行的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有关规定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认定方式以及认定主体来介绍和阐述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洪继涛 《法治纵横》2012,(24):28-29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从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载入了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质量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质量问责,就驰名商标的制度设计而言,质量问责驰名商标是个悖论.悖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异化认识.通过分析驰名商标权利人的义务得出了质量问责驰名商标这一悖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基础.“将错就错”地把质量要求纳入驰名商标的认定因素中,是当下解决驰名商标被质量问责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