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如何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然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的构建就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区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城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及效益将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和经济合作的一大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加快建立武汉城市圈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障碍和发展难题,尝试从立法制度、财税体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起一体化的法律平台来积极推进城市圈的发展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的良好运作如今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样也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中,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使中心城市在一体化发展中发挥良好的核心作用,如何协调和整合各个非中心城市的建设重点,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在分析现阶段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各区域中核心城市(即大都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把握大都市治理中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卫语 《中国公证》2003,(1):56-59
随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益为世人所知所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证处从最初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成为这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区域中一朵奇葩,伴随着开发区的崛起而绽放。十五年来,开发区公证处公证业务量由百件左右增长到年办证10000余件,年均增长67%,为区域法制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 2 1世纪到来之际 ,党中央国务院从宏观上作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逐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大战略决策 ,并将此纳入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纲要之中。经济要发展 ,法制要先行。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法制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两手抓 ,摆脱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用法制建设促进和保证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国内一些较大城市已开始将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人们多从经济的视角提出各种思路。笔者认为,建设国际性城市离不开完善的法制环境。换言之,改善法制环境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必由之路。 一、国际性城市与法制环境的必然联系 国际性城市的关键在于现代化和国际性。现代化是国际性的基础,国际性是现代化的动力。在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都必须对外开放,将自身溶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走现代化道路,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制定《区域经济宏观协调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律,健全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良好法制环境,但现阶段区域合作仍处于较为松散的阶段,地方性法规之间的相互冲突也不断出现,不利于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阻碍了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建议借鉴外国经验模式,出台环渤海区域统一法,建立环渤海区域立法合作机制,建立环渤海区域行政组织,为环渤海经济圈提供有利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封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在分析了区域经济调控权的概念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权制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权多元模式的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研究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旭之  沈斯 《行政与法》2007,(10):35-37
广东省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其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非均衡现象,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远远超过全国东西部地区差距。这种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严重地制约了广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税政策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杠杆,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立足广东省内,就财税政策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困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同要求我国实行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外有关区域协调立法的的研究表明区域发展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为首的多层次立法体系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发展要求法律的协调,而法律协调机制的建立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3.
金融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国家法律既定的情况下,地方金融活力、发展和创新取决于地方金融法制状况。浙江经济发达,要实现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则需要大力开展金融法制环境建设。即加强地方立法,创新性开展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合理安排刑民交叉的金融司法制度,科学适用破产重整等制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信用、法治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具有更高的同质性的地方政府之间,应该得到更好的借鉴与效仿。尽管我国的总体经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要保证我国经济后续发展及其长远目标,作为我国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各个地方政府,就需要突破各自为政的现状,更好的完善市场经济制度,采取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为中国经济发展灌输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行政与法》2009,(11):48-51
如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经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6.
胡佳 《行政与法》2008,(1):39-42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是各城市政府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市场无界化、社会信息化多重格局下,解决跨域公共管理问题、弥补市场失灵、整合城市关系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当今国内外的城市政府合作蓬勃发展,但是城市政府的合作之路依然漫长,需要在合作理念、组织安排、政府职能、利益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根本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检察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清使命,立足大局,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第一要务。近年来,我院为了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快江西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不断研究、思考、部署、践行检察工作新思路,实施了一系列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使现代化的执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企业、单位反映执法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现象也大大减少,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绍华 《法学杂志》2006,27(1):70-7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制衡机制约束和支持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最终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在区域之间的调整,以缩短由于历史原因及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本文侧重就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做初步探讨。一、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机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般具有六个方面的内涵:(1)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即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逐步走进智能制造的时代。智慧城市不是凭空而出,而是与经济发展共进退。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宁波、无锡、苏州等城市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不仅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成为智慧城市内涵的应有之义。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逐步走进智能制造的时代。智慧城市不是凭空而出,而是与经济发展共进退。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宁波、无锡、苏州等城市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不仅推动智慧  相似文献   

20.
要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就必须在搞好中心城市的同时,加快县城经济的发展.省十届人大代表、韩城市市长刘新兴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