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学艺 《求实》2003,(11):4-6
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说法最早是由斯大林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说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真实反映.剖析这个说法,目的是为了正本清源,澄清一些片面认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基本国情,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素珍 《世纪桥》2007,(11):55-55,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刚性结构,出现了以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等诸多阶级阶层构成的柔性社会结构,初步呈现出多元性、平等性、流动性、现代性和合作性等基本特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社会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各阶级和阶层特点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层问题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领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又各具特色。毛泽东使我党的领导思想成为科学,并始终坚持了原则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并阐明了共同富裕的领导目的;江泽民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苏伟 《学习论坛》2012,(7):66-7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我国社会现实,都使阶级问题无法回避。但继续使用阶级范畴,又会遭遇二律背反。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继承、创新,辩证地掌握阶级划分标准。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阶级运动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的。阶级关系是对抗还是合作,是由根本利益关系的对立与否决定的。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一致的民主条件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和基本要求。这一理论内部既存在着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联,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真分析、总结和发掘这一理论传统,对于指导我们现在的民主政治建设,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全方位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新举措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政治思想工作是“生命线”;邓小平理论是主要指导;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和人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相似文献   

8.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国权 《世纪桥》2021,(2):88-9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阶级分析论的奠基之作.自1925年12月1日问世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经历七个版本、三个阶段的流变,其流变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国情初步探索、将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融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发展深度接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新民...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创新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集中体现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建设问题,把开展“三讲”教育作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不可战胜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子韩撰著的《中共福建文艺工作发展史》一书,最近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有新意的,有价值的。福建文学史已有书出版,如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等,但福建文艺史,还未见出版。文艺包罗广,戏剧、歌咏、舞蹈、美术……文化水平低的人,甚至不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内涵、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执政基础,说到底就是指党“依靠谁、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即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政治合法性基础”角度看,它主要由意识形态基础、绩效基础和法理基础三大要素构成。当前,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执政是认可、拥护和支持的,因而党的执政基础是巩固的。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党要根据实际,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基础、拓展绩效基础和构建法理基础。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1933年 1月迁入中央苏区以后 ,是否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不是中共中央主办的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校庆日应定在什么时间 ,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考析  相似文献   

14.
把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是与现实政治过程不相符合的。在中国,要想把执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更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身作为宪政的构成要素,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通过修宪推动宪政建设,并在政治活动中扮演宪政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由于几近30年海峡两岸的分离,台湾岛与祖国大陆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第二次工业化进程初步完成,已从一个农业社会变为一个多元化的工商社会。因此,台湾在祖国大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即要利用台湾岛内的积极力量——台商,为促进祖国大陆经济建设和海峡两岸最终走向统一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也包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本文在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作出了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登陆中国大陆以来,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其影响渐渐扩大。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建设性后现代观念所主张的整体性方法论,创新、多元、重视边缘的观念等纬度来分析了研究者可以借鉴和利用这一当代“显学”来推动中共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于文俊 《学习论坛》2004,20(6):14-16
在中国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 ,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理论 ,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是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的关系;构建依法执政运行机制应从建立培育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四部分组成机制入手;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党的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思想主要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同时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有着渊承关系。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思想发展主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