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多方面影响的人物,他的个人思想作风、尤其是作战风格、战略思想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中,探讨其军事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商鸣臣 《春秋》2014,(3):50-51
正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名人。他既是一个识时务者,却又背负着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心中又眷恋着旧文化,是一个守旧的国家栋梁,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治家有训勤俭家风曾国藩一生重视家风教育。1861年农历八月,湘军与太平军进入最后的激战,夺取安庆。八月十八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学术争论的热点。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讨论,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近代社会各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它不仅是近代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是社会系统的科学。”从这个全新的角来看近代社会和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经济性因素,分析了近代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制,寻求造成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特殊方式和路径的原因,以为今天的企业实践提供来自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蒋立文  赫坚 《长白学刊》2009,(2):135-138
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曾国藩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私属武装——湘军,并用其全新的制度取代了八旗、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代替了兵权执于兵部的世兵制度。军队与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军阀的本源,实发端于湘军,而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也正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7.
罗玉明  肖芳林 《求索》2007,(6):220-222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曾国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但他通过阅读西方科学著作,认识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组织国内一批精通西学的人才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并试图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西方近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曾国藩可谓声名煊赫。他不但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功”,成了清朝“中兴”的名臣,而且在文学上,以自己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使桐城派古文有了一个“中兴”气象,从而成为“桐城——湘乡派”的盟主,为咸、同间文人们所归向。作为近代古文的一个重要代表,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是应当加以研究的。为此,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1851年,太平军从广西出发北进,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发展。清政府八旗、绿营兵根本无法抵挡其进攻。1853年1月,咸丰帝令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湖南团练。从此,曾国藩打着团练旗号,开始筹建近代规模的湘军。他参照明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湘军编练体制,对近代军制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六个方面对曾国藩的后勤保障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之后又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力作。正如著名学者谢泳所言:"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作者这次将笔墨集中于近代中国,以洪秀全、曾国藩、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个贡献王兴国人们过去推崇或批判曾国藩,往往偏重于他的事功和道德,而对他在学术和思想方面的成就,则比较忽略,或语焉而不详。我以为曾氏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有三个带全局性的贡献。所谓“带全局性”,是指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不是...  相似文献   

12.
夏长江 《传承》2012,(14):6-7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注重个人修养,提倡礼仪廉耻,受儒家影响极深,是传统的卫道者,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曾对毛泽东早期思想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把曾国藩尊为既得大本大源的圣贤。后来,随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步扬弃、改造和发展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崭新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6,(7)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在中国这个典型的农业国家里,农民占绝大多数是其基本的客观存在和国情,农民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农民在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认识到重视农民、发挥农民创造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千古大变局》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历史散文集,引人入胜,让人无法释卷。在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作者选取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枢轴式的人物,分11个篇章对他们的生命与精神历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兼及林则徐、魏源、郭嵩焘等众说纷纭的人物,在人物写意、文化泼墨与历史钩沉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展开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薛福成是鸦片战争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以通晓洋务而著称。他通过对中、西方人口问题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关于中国近代人口问题的一系列主张,对我们研究中国人口问题有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曾国藩的整个学术思想而言,他的文学观尤其是在古文(即散文)和诗歌方面的建树,较之于在其他学科如史学、哲学等领域内的成就要大得多。曾氏及其弟子黎庶昌在古文方面均持桐城——湘乡派的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在中国近代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曾国藩文学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黎庶昌对其继承和发展究竟如何?本文谨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泽民 《新东方》2007,(3):55-58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心理条件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命运是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指引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使命。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传入着手,分析了其对近代国人价值认知的解构与重塑,探寻了造成这种变革的历史与社会原因,并分析了其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其人赵世荣作为历史名人的曾国落,无论是其社会实践活动还是思想方面,都是非常复杂的。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地评价曾国藩,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因此,本文仅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片断”入手,来分析曾国藩其人所具有的积极性、进步性的一面,希望能对...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