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春运:亿万中国老百姓的噩梦"的文章,先是十二分地不爽——快过年了,把人们的归家之路称为"噩梦",太不吉祥了吧?继而又不得不承认,人家不过是说了真话呀!  相似文献   

2.
俞明 《瞭望》1988,(33)
儿时过年印象最深的要数农历12月24日夜,从这个夜晚开始,拉开了春节活动的序幕,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24日那一天夜晚,有钱人家,宴请灶君菩萨,乘此机会,举行一次家宴,享受灶君尝过的菜肴。平常人家也得加几个菜,上两道点心。一道是  相似文献   

3.
吃的质量重在营养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跃 《瞭望》1999,(Z1)
随着城市与农村人民收人的增加,人们的饮食是越来越好了。先前到过年,全家包一顿白面饺子,割几斤肉,是欢天喜地的事,按这标准,现在许多人家天天过年也不算难,鸡鸭鱼肉已经是家常菜肴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的饮食质量就普遍提高了呢2我国的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忠告:“在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如不能合理地选择食物;不能及时指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行为,则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膳食质量的相应提高,甚至可能导致膳食质量下降.为疾病带来隐患o”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营养学家从1988年起便与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春节照例回老家吉林双辽过年。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北小城,但血液里流淌的乡情始终让我觉得,只有回到这儿陪爸妈过年,这年才过得踏实。与往年不同,这次回来还带着一个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情况进行抽查的任务。初四一早,在市委宣传部同志的带领下,我就近到辽东街道勃山村两个贫困户马恩军家和吕俊英家走访,送上年货略表心意后,按要求对电视机赠送安装情况进行询问核查。两户人家都是  相似文献   

5.
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项目经理范玉恕真不简单,他在项目经理这个肥缺上干了许多年,居然不吃人家一顿饭,不抽人家一支烟,不要人家一分钱。有人送他一只烧鸡,他竟当面把烧鸡从窗子扔出去,再照价付钱……也许,有的人会说老范做事太认真,甚至“大绝”了。确实,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顿饭、一支烟、一分钱也许用不着那么较真,但在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面前,这每个“一”字,都有着特殊的分量。“一”字在数字中确实排行最小,微不足道,而一旦突破了它,却可能像变魔术般地膨胀变大。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是从不显眼…  相似文献   

6.
狮城面对虎年挑战●本刊特约记者曾虎新加坡专电春节期间,新加坡著名的唐人街———牛车水张灯结彩,一派热闹的华人新年气象。然而,过年归过年,人们对新一年中经济的展望却并不轻松乐观。受印度尼西亚局势的影响,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在1月8日下跌到了1美元兑1....  相似文献   

7.
在乡下过年     
礼春 《侨园》2013,(1):50
我的一生过年大都是在城市,只有一次印象最深的在老家乡下过年. 1964年,老家乡下经过了三年大灾害的复苏后,生活开始好起来,父母便决定让11岁的我回乡下过年.  相似文献   

8.
重新学过年     
重新学过年穰风留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今年春节之前,许多报刊上关于“怎样过年”的栏目和文章突然增多。“我说过年”,“我家怎样过年”等等,比比皆是。从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人们仍像以往那样重视这个传统节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怎样过年似乎成了一个问题,人们正在...  相似文献   

9.
赖月明,乳名赖三娇,1914年出生在江西兴国县杰村圩白石村。父亲赖来义是个私塾先生,靠教书勉强维持家人的生活;母亲张氏在生下两个女儿后,不幸染病去世。更为不幸的是,赖来义为排解心中苦闷吸食上了鸦片,从此赖家每况愈下。赖月明14岁那年,走投无路的父亲把她卖给一户姓谢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相似文献   

10.
城市厌胜法     
厌胜,是一种古代的巫术,说是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杜甫诗云:“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江水流到现代,社会发展了,厌胜法却并未式微。比如,城币高楼林立,车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可是有些高楼却奇形怪状地令人怀疑隐藏着杀机。一座高楼从两侧伸出棱角,正面直立悬剑似的,说是能斩邪除魔。另一座楼,故意把大堂门建得像鳄鱼嘴,说是可以把对面人氛吞下,而对面人家则即以其道还置其身,在屋上架起‘海射炮”。厌胜法用得最多的是狮子,狮子是凶兽,凿得面目狰狞,用意是把对面人家镇住。某大酒店摆了狮子还赚不够劲。又运…  相似文献   

11.
吴迪 《党政论坛》2013,(20):48-48
◆错误定律:别人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傻瓜定律:把人家都当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相似文献   

12.
山阿棉 《各界》2011,(11):60-62
潘金莲出身市井人家,父亲是个裁缝,后来父亲死了,潘妈妈日子过不下去,把她卖在王招宣府,习学弹唱。所以潘金莲识得字,能唱曲,会填词。后来,潘妈妈又把她转卖入张大户家,在这里,她专攻琵琶。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怀疑的时代。同学考上了公务员,不是说人家凭本事,而是怀疑人家有背景;有人考进了事业单位,不是说人家刻苦努力,而是怀疑人家送了礼;看到超市卖的食品,先要怀疑里面有没有添加剂;去吃早点,生怕人家用了“地沟油”、复炸油。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20,(2)
正说到写过年的诗,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的,可能是这一首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我过去并不太喜欢,觉得只是应景,感情的汁水不够丰盈。后来知道其中除了过年的那点儿意思,还有革新政治、奋发进取的寄托,透露了政治家的气象,气魄是大的,但一般老百姓大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勒紧裤带”是节衣缩食、穷困潦倒的代名词。如今,“勒紧裤带”再度风行,成为一种时尚。倒让老一辈人感慨万千:真是不一样。记得妈妈讲,年轻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并能放开肚子美美吃一顿。而那顶好的一顿,充其量不过是两碗大米饭和着几大块半肥瘦的猪肉之类的。那时确实是艰难,面黄肌瘦的,也只有过年能吃好一点,是要“勒紧裤带”过日子。转眼三十多年过去,生活也象来了个大转弯,吃对好多人来说已不再是生活主题,很多太太小姐们更是“谈吃色变”。即使碰上个山珍海味,也只敢晴蜓点水,尝尝鲜。…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长假结束了,年也就基本过完了。我觉得现在过年没有了年味,很留恋五十多年前老沈阳过年的情景。那时候过年,沈城的男人都要在年前理发,民俗有"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其实正月不剃头的含义是"思旧"而不是"死舅"。1645年清王朝颁布了剃头令,敕令所有男子一律剃头蓄辫,对不从者按逆贼论斩。有些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以表示"思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1,(Z1):41
每逢过年过节,很多恋爱或婚姻中的80后都要面临一个艰难选择:到底去谁家过年?绝大多数80后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在异地求学或生活。他们的中年父母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独守空巢,到了节假日,这个问题就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8.
冯骥才 《民主》2010,(2):4-4
"过年"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词,一说起来,中国人就会从心底升起暖暖的盼头。盼来了,又觉得,"年味儿好像一年淡似一年了……"  相似文献   

19.
岑燮钧 《各界》2011,(11):2-2
有消息说,一个老太太一年里听证了二十多场,是个听证会专业广。有人怀疑这老太太是个托儿,老太太连说冤枉,说我是认认真真去听证的,人家都解释了上涨的原因,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陈鹏 《瞭望》2008,(Z1)
电视过年、旅游过年、短信拜年等,正与传统年俗一道,丰富着中国人的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