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印学 《求实》2003,3(9):14-1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后,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与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正确认识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把握科技革命给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世纪。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的滚滚浪潮面前,是大胆迎接挑战,充分汲取新科技革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肌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还是置身于新科技革命浪潮之外,长期困守已经僵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在新的时代和挑战面前一筹莫展,这是一个关系到当代社会主义生命力乃至成败命运的大问题。一、马、恩、列、斯对第一、一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进行了精湛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之于资本主义,最终是通过它所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廖清胜 《唯实》2002,2(4):68-71
面对全球性科技革命所引起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等五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而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科技革命与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甚至重大挫折,莫不与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三次科技革命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践中的每一重大发展,甚至最重大的挫折,莫不与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握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次科技革命推毁了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瓦解了封建主…  相似文献   

6.
巴图 《理论研究》2009,(1):81-82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在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但它无论如何发展也跳不出经济危机的怪圈。社会主义要抓住科技发展机遇,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在与资本主义体系的竞争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进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具有人民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其目标是促进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除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保障外,还必须遵循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家的培养与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科技革命、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发展等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巩固到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既有凯歌高奏,又有坎坷挫折;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一切无不与科技革命休戚相关。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处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的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的内在关系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前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自信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基础,是共产主义的科学依据;道路自信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面对产业资本的全球化,殖民国家的剥削与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独立自主和工业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对发达国家的垄断,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周期定律下,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优越性;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离开文化自信就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种影响的表现是不同的,但总体上是逐步深入和全面,并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行政与法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行政与法关系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行政与法不应是消极对抗的关系,而应是积极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法与行政不应该成为敌人,而应该成为朋友,法律能够和应该做的贡献应是创造而不是破坏;行政在运作过程中,应该守法与自律,在"法律空白"地带和法律有漏洞之处,行政要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要以实现公益和私益的最大化为宗旨发挥其能动作用,并推动法律向健全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乡镇改革与职能转变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镇改革与职能转变方面,除了乡镇本身的机制外,外部环境和条件已凸现为主要矛盾。因此,要很好地研究其外部环境和条件系统优化的问题,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为《党的文献》杂志题写刊名暨该刊创刊2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各位来宾,对长期以来支持《党的文献》杂志工作的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曾在《党的文献》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具有道德人、组织人、政治人、经济人四重属性,四重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建设过程中,要正视党员干部属性和特征的多样性、复杂性,防止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多管齐下,抓常、抓细、抓长;辩证分析思想建设无用论、制度万能论、高薪养廉论、两面人论等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变,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目标应提升到干部能力全面培养的新平台上。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开创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新路,是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场变革,要实现新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6.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就是要通过扎实的教育培训。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科学确定培训目标;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有效择用培训方式;着力健全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就是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此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为和谐社会观的根本问题,则集中反映了和谐社会观的深刻矛盾、现实诉求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谐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党群关系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效能等方面探索构建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护低收入者权益 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贫富差距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的责任,是利用宏观政策进行有效调控,只有保护好低收入者的权益,缩小贫富差距,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全体民众都看到发展的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