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民主发展过程中亦遵循着自身特有的逻辑线索,表现为主体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演绎形态;传统舆论构建模式逐渐走向式微,而网络舆论的兴盛与它本身强大的俘获能力相关、网络参与的激活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利益分化、聚合的必然结果等等。网络民主的发展需和现实政治有效对接,避免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2.
网络已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政治生活联系到一起,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网络民主的发展,为扩大统一战线的政治参与、促进统一战线的民意整合和增强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介入司法可看作是民众参与、监督司法的行为,也可看作是民众追求社会正义的行为。网络舆论应以合乎法律与道德的方式介入司法才能对司法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网络舆论主体具有法治自觉与道德自律是实现这一应然状态的内在要求,且是在网络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过程中得以养成与践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主是非正式的政治参与。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独有的网络民主实践形式。网络民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民主,当前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难题。网上两会不是投票选举、提案和民主决策,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有序的网络民主参与路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网络民主参与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伦理意义。讨论了当前网络民主参与存在少数网民网络民主参与的理性不足、在一些舆情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舆论引导能力等问题,并认为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建设的滞后等是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培育网民公共理性,加强和完善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民主参与的诸多问题,筑造网络民主参与的有效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正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论生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既折射政治社会生态,也塑造政治社会生态。当前,中国网民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和网络渠道讨论公共事务、开展舆论监督、实现政治参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的民主自治是实现基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政治素质较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民主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的民主自治存在农民民主自治的能力不足、农民缺乏主动参与政治的热情、自治渠道不通畅、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民主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权利之上的人民的自治与自主.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自我立法,深刻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民主作为一种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两种存在形态,即作为政治公共领域的参与民主和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及国家形态的建制性政治民主.这两种民主形态既具有共同的内在规定性,又在运行机制上相互区别,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人士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多元主体之一。团结、凝聚网络人士,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增长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网络人士的实证调查发现,网络人士在群体特征、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基于网络人士的这些特征,本文提出通过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实现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互动的方式、以增加信息量的方法说服网民,并把网民从情绪化引向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网络舆论,实质在于将网络舆论最终定格在人与价值的这两种纬度上。随着高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舆论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网络舆论的最终属性而言,其在网络空间中所产生的价值舆论场会对大学生个体以及整个校园环境起着正面与负面两种价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网络舆论进行具体改革,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严格把控舆论信息源的价值质量,并将网络环境中的舆论价值场转化至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场。  相似文献   

13.
网民心理包括网民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网民个体心理贯穿涉警网络舆情整个周期,包括首因、追求本我、自我实现、猎奇的心理;从众、宣泄、仇警、同情弱者、伸张正义心理在网民群体心理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实例分析网民的不同心理,提出疏导对策,可以帮助公安机关了解网民心理,正确加以引导,掌握舆论动态,合理有效地处置涉警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制度上形成规范,防范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系统是通过自组织使各子系统协同作用从而使系统演化为具有一定有序程度的耗散结构.网络舆情系统熵变揭示了舆情的演变过程,构成舆情系统的四个因素(噪音)决定了熵值大小,也即系统的有序度.因此我们在舆情导控上不但要把握好处理的时间点,同时也要把握好处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的蓬勃发展为舆论传播开拓了便捷性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舆论危机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言论在网络平台传播时被无限扭曲和放大,对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极大影响。透视公众在危机事件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取向和行为表现,将公众失范行为归结为信息层面的失范行为、行动层面的失范行为和情绪层面的失范行为,并指出矫正公众失范行为,化解网络舆论危机需要加强网民公共理性精神教育并构建网络社会安全阀系统。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的研究在社会各方面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2002-2012年公开发表在CNKI中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1432篇网络舆情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网络舆情文献的载文量、作者、月平均被引频次、月平均下载频次进行分析与研究,综合论述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的日益发展和兴起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网络舆论引导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网络舆论引导,但在重视程度和引导效果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普遍存在网络舆论引导效果不彰的问题。因此,不断增强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性的有效性是各级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鉴于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诸多误区,地方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理性面对网络负面新闻,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不能把网络表达等同完整民意。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核心元素主要包括热点、焦点、敏点、频点等方面,其中热点是最基本的判据。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案例表明,青年学生对校园公共事件的敏感、担忧和思索往往首先演绎为互联网内容及舆情热点。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有助于更客观地解读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把握网络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