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文章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在监督的法律依据、监督效力、监督程序、监督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性,本文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的性质和内容中,明确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不断增多,导致涉诉信访问题逐年上升,已经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其中和法官的队伍建设、解决涉诉信访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完善信访制度的相关立法,尽快解决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涉诉信访制度未能准确定位信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关系,将两种性质相异甚至是相斥的救济进行拉郎配,严重冲击了审判机关的独立性与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均明确提出要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涉诉信访的法治化需要信访制度、司法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的深层次、互动式改革。具体进路有:一是有效梳理涉诉信访的类型,实现诉访分离;二是以信访制度的整体规范化为背景,转变信访的功能并限缩信访救济的范围;三是在具体程序设计上,凸显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区隔与衔接程序,实现信访的去司法化与司法的去信访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主体和利益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趋向激烈,涉诉信访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结合信阳中院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期对破解涉诉信访难题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提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等新要求后,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检察机关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探索实践。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在案件分流、处理、终结等环节仍存在不足,需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案件过滤分流、案件信息平台建设、案件终结、工作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案件解决机制。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从理论、实践层面进行探讨,而且促进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涉法涉诉信访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法涉诉信访是信访案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级司法机关充分重视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解决,但是政策鼓励与体制压制之间的矛盾、总量不少与解决有限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突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正确看待涉法涉诉信访现象,严格界定其受理范围并依法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成果,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具有统率全局的意义。法律监督是现代宪政国家的重要机制,对于保障人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要实现法律监督中的公平、正义,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相统一,①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检察机关执法的公信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纠错程序,是独立于三大诉讼程序之外的特殊程序,是两审终审审级制度的例外和补充.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涉诉信访困扰法院工作、影响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下,审判监督程序发挥着特殊作用.但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当事人申请再审难的问题.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律构架,构建科学合理的"再审之诉",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司法诉求,维护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法律监督是权力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丹东市法律监督开展的情况,对该项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法律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裁判执行监督缺位。民事裁判执行活动中存在限制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立法壁垒和学理壁垒,从诉讼监督维度和民事裁判执行权角度分析,检察机关对民事裁判执行的法律监督是诉讼监督的合理范畴。修改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的个性和检察监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排斥检察监督.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最主要的法理依据在于我国的政体.民事诉讼的公权力属性决定了其需要检察监督.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需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时,由于诉讼监督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诸因素的制约,影响到其职能的正常发挥。应从完善诉讼监督方面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理顺诉讼监督的外部关系,重构科学的诉讼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和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应当贯彻基础正当、有利于维护民事诉讼秩序、现实必要和可行、维护公正和公益的原则.职权配置的内容应当全面和开放.包括对起诉的监督和对裁判行为、执行行为的监督,但行使职权时应当有所限制和谦抑;监督的重心环节应当适当前移.行使职权的方式包括提起诉讼、参与诉讼、抗诉等,相伴随的程序应当明确、具体、刚性、效率.同时,检察机关应当具备保障性职权.职权行使的体制也应当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理念和制度设计多数停留在"事后纠错"的层面,导致监督走向"对错博弈",使得诉讼监督的司法成本高且监督效果不佳。应从传统文化角度审视诉讼监督理念和诉讼监督运行机制,对其不足加以梳理,以利于诉讼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恶意民事诉讼行为极易给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不断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的监督作用已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应当采取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针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中应明确承认在审前程序中的效力,建立拟制承认制度及配套措施,建立严格的审判程序中承认不可撤销制度;在审判程序中赋予法官对有限承认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机制不健全,目前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了更好地监督和惩治虚假诉讼,检察机关宜多管齐下、内外兼修,建立健全虚假诉讼监督联动协作机制。在政法领域,检察机关应当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强化与其他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统一认识、紧密配合,形成打击合力,以会签文件的方式建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在检察系统内部,应当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实行上下级一体化办案、各部门横向协作、检察长靠前指挥,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再审程序的首要价值目标,但效率之于再审也绝非仅仅只是点缀。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公正价值的追求,但效率价值却被严重忽视,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突出。鉴此,在高效视野下优化民事再审程序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在"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依法纠错"与"有限纠错"相结合、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等原则的指导下,限制规范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科学设置再审事由,合理规划程序运作及确立再审案件预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是否应该享有民事行政诉讼权,是近年来立法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从国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我国对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立法规定层面,探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法理基础,并分析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民事行政诉讼权的范围等,可进一步明确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