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政府决定在重大节假日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却导致了道路拥堵问题,以及利益协调问题和地区差异问题,改进这些问题应从公众、企业、政府三个层面进行,多方共同努力,以使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乡镇党委、政府在我国现行的党政组织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和基层的位置,直接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基层党的执政地位,也要靠乡镇工作来巩固。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要通过搞好乡镇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服务职能到位,才能使乡镇领导干部真正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为农民办实事、服务好农民。在乡镇领导班子中,党委书记、乡镇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努力提高“六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是在人民主权的前提下,作为最主要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其基本职能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既非亲自"划桨"又非代替公民来"掌舵"。这一理论所提出的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和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与质化分析,探究当前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政策执行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四个层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对策,以期为国家完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解决免费师范生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这部法律的出台,第一次将就业政策法制化,从法律上确立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形成及推广问题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就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切合区域特点及现实需求,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文章剖析了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分析了以云南为例的“师范生定向就业免费教育”实践模式,进而提出政策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探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对策,对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措施,使研究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已出台很多政策和优惠措施,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及其落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有其特殊意义,它代表了政府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但是,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难以避免现实所提出的种种难题。为此,对该政策的实施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配套相关措施来稳定乡村教师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建立比较宽容的制度安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有所倾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尽量采取"成熟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免费师范生毕业回生源省份从教是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作为免费师范生,也有部分毕业选择跨省从教,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回生源省份从教的意愿?笔者以西南大学为例,通过对西南大学现有的15个免费师范专业中1500名免费师范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生源省份教师招聘的条件、要求及方式,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本省的贯彻情况,父母的养老问题是影响免费师范生回本省从教意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政策有效执行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策的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社会公众对所推行政策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的,而政策能否被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在民众心目中是否具有合法性。因此,要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就必须通过提高政府行政绩效和搞好政府公共关系来夯实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进而增强社会公众对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政府形象建设: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政策执行主体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 ,而这种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政府的形象。要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首先要通过提高政府行政绩效和搞好政府公共关系来改进政府形象 ,以此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瓶颈与突破:上海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其原因与瓶颈是城市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与教育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上海科技创新的突破路径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理顺城市创新职能,改革经济体制,健全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创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审批政策都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注重原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elect results taken from a survey of NGO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 policy worker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ly based assessment of how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policy workers engage with one another in the policy process. The data suggest that policy co‐construction and co‐production are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process but there is some need for nuance.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indicate that the extent of policy engagement may not be as broadly inclusive as the proponents of New Governance suggest.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三农”政策执行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执行“三农”政策不力;农民表现被动;所需物质基础不牢固,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基层政府有其内在局限性,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政策执行所需资源不足,政策执行机制存在弊端等。为此,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来克服这些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在上海正式实施,但强制分类是否可行以及其可行性受哪些条件的制约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在政策工具的理论视角下,使用政策网络的研究途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这一特定主题可概括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强制性工具在垃圾分类中的适用性由地方政府和政策网络两组变量决定,其中前者包括地方政府能力和政策营销两部分,后者则由网络规模、网络的开放度、权力关系、凝聚性和连接性等五个具体变量组成。通过对江西省东阳乡和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两地的垃圾分类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地方政府能力是"强制"的先决条件;地方政府能力强且政策网络适宜时可适用"强制";地方政府能力强但政策网络不适宜时,通过良好的政策营销可以减少来自政策网络的阻力,进而使"强制分类"可行。除本文探讨的主题外,社会治理与垃圾强制分类、差异化的操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营销重塑政策网络等问题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工具体现了从自愿性和混合性过渡到强制性的显著特征。这一政策工具的转变是由政治、财政、管理和技术四个维度的因素驱动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全能型政府”的重现,而是突出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政民关系的平等性这两大特征,凸显了强制性工具在中国场景的适用性和不断优化的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呼唤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而政府如何在消除市场失灵的同时有效的防止政府失败,考验着各国的公共决策体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人民民主共和国,一个奉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加快自身公共决策体制的改革,以保证中国经济振兴计划高效益、高质量、快速度地实施,为世界做出表率,对国人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公共就业政策改革是推动我国公共就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注意力配置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变革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公共就业问题;公共就业政策变革中经历了双轨制就业政策、市场化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战略政策阶段,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供给状况和党的执政理念是驱动公共就业政策变革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央政府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就业政策创新空间,各级政府在政策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党的执政理念、注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