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5~12月,在甘肃省肃南县从不同生态环境下放牧的牦牛群采血清99份,用ELISA检测莱姆病流行情况,其中采自草甸草原牦牛群血清58份,检出阳性血清38份,阳性率为65.52%;采自灌丛草原牦牛群血清41份,检出阳性32份,阳性率为78.05%。总阳性率达70.71%(70/99)。  相似文献   

2.
1985年12月我们从病牦牛的眼、鼻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有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病毒,经血清学鉴定,初步认定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并定名为85-Y毒株。为明确IBR病毒85-Y毒株对牦牛的致病性,进行了回归本动物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 按常规方法制备犊牛肾(BK)继代细胞供种毒传代、毒价测定、病毒回收与鉴定。 (二)种毒 取85-Y毒株第6代冻干毒(-20℃下保存150天,毒价10~5TCID_(50)/ml)按常规方法在BK细胞上连续传4代作为种毒,经-20℃~37℃冻融3次后用于接种牦牛,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牛群中是否存在传染性牛鼻气管炎,以前未见报道和证实。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自1980年以来先后对广东惠阳地区兽医站送检水牛血清1份,洛阳白马寺种公牛站送检奶公 牛血清5份,以及采自北京市北郊农场黑白花犊牛血清15份、成年牛血清8份,东郊农场奶犊牛血清8份,承德地区围场奶犊牛血清14份,以传染性牛鼻气管炎Bartha-Nu/67株弱毒为抗原,采用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这些血清中的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抗体和滴度。今年又与广西兽医研究所协作,对广西畜牧所送检牛血清22份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泰勒虫的感染状况,采用可同时检测3种牛泰勒虫感染的重组MPSP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和玛曲县的32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1.56%(229/320),表明该地区牛泰勒虫感染严重。SPSS22.0.0.0软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这4个县(市)之间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11,x~2=2.39,df=3),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牦牛之间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9,x~2=2.13,df=2;P=0.07,x~2=0.02,df=1)。本研究为该地区牦牛泰勒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牦牛IBR病毒85-Y株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回归本动物试验已相继报道。现将对该毒株的电镜观察及理化特性鉴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细胞:供试验用的犊牛肾(BK)继代细胞系按常规方法制备。生长液含健康犊牛血清10%,乳汉液45%,199培养液45%,pH7.0~7.2。维持液为pH7.2—7.4之乳汉液。 2.种毒:85-Y株冻干毒在BK继代细胞上再传3~5代作为以下各项试验的种毒,接种细胞单层前均经3次冻融,3500rpm离心20分钟。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698头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2 6、0.106 0和0.001 4,由A和B 2个等位基因控制。序列分析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在41bp处发生了A→G突变,但并未导致编码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统计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呈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7.
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0d胚龄左右的牦牛胚胎,用2种不同的消化液消化后,将所得的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yak embryonic fibroblasts,YEF)培养于不同血清含量的RPMI1640培养液中,并接种于2种不同材质的培养瓶表面,对YEF的分离方法、培养所需胎牛血清(FBS)添加量和不同基质表面对YEF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150 mL/L FBS的RPMI1640培养基最适合YEF生长,可传代27次以上;经用RPMI1640和D-Hank’s液配制的2.5 g/L胰蛋白酶消化,所得的YEF的细胞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原代细胞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的贴壁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长基质对YEF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国猪伪狂犬病自1970年以来日趋严重,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国兽医学者托马等,通过低温在细胞上系列传代,培育出Alfort_(26)弱毒疫苗株,已用于生产实际。 (一)Alfort(26)弱毒株的培育 作者用从患猪伪狂犬病的病猪体分离的Alfort(27)强毒株,在猪肾的PK_(15)、R·P·《D》、R·P·《T·G·》三个细胞系上低温传代而致弱的。在第一代,于含有2%氨基酸的MEM培养液中添加5%的犊牛血清。第二代培养于含有10%的犊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中。在传代中培养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强毒):本强毒是1974年采自漯河冷冻厂病猪水泡皮,磨碎接种乳鼠,用鼠毒五代接种传代细胞。细胞病变明显,且有规律。 (二)供生产病毒的细胞培养:我们的试验都是用IB-RS-2系猪肾传代细胞进行的。引自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1.培养液:以Hanks液加0.5%乳蛋白水解物为基础液,另加N_(16)液8%、牛血清10%、青霉素每毫升含100单位,链霉索含100微克,用灭菌碳酸氢钠调整pH为7.0左右。维持液含牛血清3%,pH为7.4左右,其他相同。  相似文献   

10.
犊牛血清是细胞培养中最重要的培养基成分之一,但在犊牛血清中常含有某些微生物,包括支原体和病毒,其中大部分血清中存在牛腹泻病毒(B──VDV),而用常规过滤方法难以清除,影响细胞培养。因此,研究制备无病原体血清的简易方法,满足细胞培养的需要,特别是保存种子传代细胞不被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美国Hyclone试验有限公司用照射处理组织培养的动物血清灭活其中存在的病毒,但具体方法未见报道。我们利用(60)~Co源的γ──射线照射的方法制备无病原体犊牛血清,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60)~Co源及照射剂量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广…  相似文献   

11.
牦牛初生犊腹泻病在青藏高原流行甚广,危害亦大。近年来有牦牛大肠杆菌病的报道,但未进行过病原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的分离与研究。我们于1980年4~10月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200米的四川省石渠县对牦牛犊腹泻病原进行了调查,在1080头初生犊中发病75头,死亡17头,选择部分病例作了病毒因子的初步分离,未获阳性结果。作细菌分离获得大肠杆菌165株,通过生化反应、毒素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共检出7种致病性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有关资料介绍,伪狂犬病病毒(PrV)可适应于兔肾、鸡胚和猪肾等细胞,并致细胞发生特征性病变。据此,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对PrV对某些消毒药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消毒药本身对细胞的毒性做了初步探索。 (一)试验材料: 1.毒株:系用我院余永建等(1984)分离的PrV Ncr-1株的第4代细胞毒,TCTD_(60)为10~(-7)。 2.单层细胞:应用1~5日龄乳兔原代肾细胞(BRK)。按常规法制备。 3.生长液:用日本进口的199粉,配成9.8g/1000ml,添加5~10%犊牛血清及双抗各100iu/ml制成。维持液为含2.0%犊牛血清的199液。  相似文献   

13.
何俊峰  崔燕 《中国兽医科学》2005,35(11):900-903
利用屠宰牦牛卵巢,抽取其表面2~5 mm的卵泡内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分别用BO液和改良Tyrode’s液进行体外受精研究。结果表明,BO液受精6 h和改良Tyrode’s液分别受精6 h和18 h,牦牛体外受精卵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2.48%、47.67%和50.00%,P>0.05)。它们的4细胞发育率分别为75.47%、78.05%和64.10%,8细胞发育率分别为56.60%、56.10%和48.72%,使用改良Tyrode’s液受精18 h的发育率最低,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受精时间同为6 h时,2种受精液之间发育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牛流行热在天祝白牦牛中的流行状况,本研究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7个乡镇分别随机抽样采集了224头白牦牛的抗凝血和血清,应用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牛流行热病毒特异抗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方法检测牛流行热病毒G基因并进行序列验证。结果表明,7个乡镇的白牦牛均存在牛流行热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45.09%;荧光定量RT-PCR的检出阳性率为37.5%;以RT-PCR扩增G基因3’端420 bp区段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白牦牛群流行的BEFV毒株与中国大陆1976年分离的JB76H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为BEFV基因Ⅰ型。本研究首次证实白牦牛在自然状态下可感染牛流行热病毒,可能是重要的牛流行热病毒宿主。  相似文献   

15.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与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及脂肪的生成密切相关。为了解牦牛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的机制及其特点,采集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妊娠期、泌乳期、干奶期)的乳腺组织样品,采用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技术检测SREBP1基因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泌乳期牦牛乳腺组织中SREBP1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干奶期(P0.05),且妊娠期SREBP1 m RNA表达量高于干奶期(P0.05)。在牦牛不同生理状态下,SREBP1蛋白表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结果显示,SREBP1蛋白主要分布在牦牛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述结果表明SREBP1及其编码m RNA的表达在牦牛乳腺组织中与其所处不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的高表达,可能意味着其在牦牛乳腺发育和乳脂合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SREBP1在牦牛乳脂合成调控中的作用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在猪睾丸传代细胞(ST)、胎猪或新生猪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肾细胞(ESK)、睾丸细胞(EST)等上繁殖。但我们尚未见到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_2)繁殖TGEV而提高其毒价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Purdue毒株,1985年从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兽医诊断室引进,后用EST细胞繁殖,1987年3月测定毒价为10~2 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17.
我场85121号黑白花奶犊1985年8月28日晨正常出生(体重43kg,在胎281天,2胎)。生后饮生母初乳三  相似文献   

18.
犊牛甲腺(CTh)初代细胞是一种对多种病毒敏感的细胞。W.A.Snowdon(1966)指出,对于口蹄疫病毒(FMDV)来说,CTh细胞对其的敏感性比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幼仓鼠肾传代细胞(BHK_(21))、乳鼠高100~1000倍。所以自1963年以后,几乎所有的牛咽部一食道刮取物的病毒分离试验(FMD查毒试验)都采用CTh细胞。另外据W.Plowright和D.Ferris(1961)报道,作者用CTh细胞成功地分离到了用牛肾细胞、羊肾和睾丸细胞难以获得的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国内,对CTh细胞的培养和研究甚少,王则兴等(1983)曾报道过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为满足活畜进口检疫工作的需要,我们参考国外有关资料,成功地培养了CTh细胞,并试用于进口动物的检疫。  相似文献   

19.
用环磷酰胺 (Cy)制造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模型 ,以口服扶正女贞素片的小鼠为阳性对照组 ,试验组小鼠连续口服牦牛血清IgG ,10d后测定小鼠免疫水平的变化。结果 ,口服牦牛血清IgG的小鼠 ,抗Cy引起的免疫器官萎缩效果极显著(P <0 .0 1) ,抗Cy引起的小鼠血清IgG含量降低 (P <0 .0 5 ) ,能提高小鼠血清IgG水平 (P <0 .0 5 ) ;牦牛血清IgG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属无毒级。证明口服牦牛血清IgG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内所致。在我县昌台牧区,本病对幼龄牦牛的危害严重而突出。我们在本病诊疗方面作了探讨性改进,效果较好。共手术治疗牦牛脑包虫91头,治愈87头,治愈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 1.发病托牛年龄:4月龄1头(占病牛总数的1.1%),6~8月龄5头(占5.5%),8~12月龄37头(占40.6%),1~1.5岁35头(占38.5%),1.5~2岁10头(占10.9%),2~4岁3头(占3.3%)。可见,1岁左右牦牛易感,发病率达79.1%。 2.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