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整体论与系统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探讨并掌握其哲学内涵,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整体论与西医还原论分别源自中西方的哲学。中国哲学一般认为,人与自然处于统一整体中,其思维是整体的、生成的、有机的,西方哲学一般认为,人对自然处于主客两分状态,其思维是局部的,构成的,机械的,无疑,西医的分析方法是及先进技术是值得借鉴的,但中医的整体,论更能圆描述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3.
4.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同中国革命斗争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紧密相连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科技的思想,从而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为新中国科技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以战胜和征服自然为必然信念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是建立在“人是自然的主人”这一文化基础之上的。人们所追求的主要是如何使自然界去合乎人的需要、目的和特性,却很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性去适应自然的特性、法则和规律。人们注重的是如何使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得到增强和提高,却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调整,以及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造成人和自然对立的根源。哲学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指出,正是人类无限制地推行技术化、滥用主体性,造成了人类生存条件的破坏。现在,人们已经充…  相似文献   

6.
张洪春 《理论前沿》2002,(19):40-41
克服片面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性、完整性、整体性,推其如此,才能具有准确性.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有效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通观<邓小平文选>三卷,贯通全篇的就是这样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了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作风;善于从整体上来把握事物.例如:关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民主与法制建设一起抓;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他特别强调:一个人有两只手,不能一手软,一手硬,要两手都要硬.从整体上来把握事物,就有效地避免了片面性错误的发生,防止了"左"的或右的干拢.这种全新的观念我们称之为"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整体论".  相似文献   

7.
整体作战法是禹州经验的核心,而这个核心的核心在于整体二字。平安禹州作为基层单位能够运用整体论、系统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一个整体工作思路和行动纲领,这是禹州经验的突出特点和可贵之处。禹州整体作战法的结构层次大体有四:整体谋划、整体部署、整体作战、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位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和技术依存型向创新依靠型嬗变的关键性环节;科技创新体现了契合省情、凸显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支撑高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政策争项目引资金和全省合力求发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创新体系、高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与市场等支撑。  相似文献   

9.
科技-伦理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科技与伦理,是表征"物理"与"人理"的两种智慧形态。在智慧的层面,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借用宋明理学的学术语言表述,就是:理一分殊。二者"理一"于人类的最高目的与终极价值,"分殊"于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取向和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以及不同文明体系中,曾历时或共时地存在两种价值霸权,即伦理至上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现代文明的危机,相当程度上是人类智慧的危机。超越危机的重要路径,是建立科技与伦理的生态智慧与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权是综合性的新型权利,其主体包括自然人、社会组织和国家,它以生态系统为客体,以生态利益为目标,受生态规律制约,具有公共性;从内涵、外延、客体、法益、反映规律等多方面比较,生态权较环境权更能合理地反映人对生态系统之权利和相应义务;所以,《环境保护法》应当转型为《生态法》,并以生态权为核心构建新的法律体系,《生态法》以外的生态法律也应以生态权为指导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是科技法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科技法律对科技进步的巨大影响,表现在科技法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机制,制约政府的短期行为,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法的这种作用也为15至18世纪中国与西欧科技立法的反差导致科技优势的逆转、19世纪荷兰专利法"立、废、立"的经验教训、20世纪韩国与美国的科技立法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等例所证明.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通过控制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而支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并为政治合理化提供依据,发挥着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成为新的统治形式。然而,科技虽然更多地承担起了影响社会和人文发展的角色,但它并不能回答和解释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要扬弃"技术统治"的现状,就要实现科技意识形态向科技共荣体的转变。科技共荣体既是科技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也是对科技意识形态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的科技-生态伦理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分析、技术理性批判、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马尔库塞科技-生态伦理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与理论得失值得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长期以来宪法学缺乏自主性地位,成为政治教科书式的教条,所遵从的并非学术的逻辑而是政治的逻辑。此种局面应通过真正的科学思维训练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科技探索中经济价值和潜在风险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显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异化风险引发的刑法讨论层出不穷,呼吁刑法通过扩大犯罪圈进行规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受制于科技试验的两面性,我们对科技风险的规制,只能以规范和风险分摊为限度。科技试验和刑法介入的天然对立使得刑法无力也无法承担公众期待,甚至可能带来刑法僭越界限的更大隐患。技术规范的先行介入和完善显然对于风险的防控更为直接有效,配合建立和规范以行业自律、行政支撑、政策引导、刑法兜底的责任分摊体系才是缓解社会焦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密尔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文以其主要著作为解读材料,全面分析了密尔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律理念与自由观念。密尔通过对功利主义的改造,以追求自我完善的人作为其立论的基点;在法律观上,强调了法律的惩恶功能与正当范围,并就私有财产和司法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在自由观方面,涉及了自由的概念、环境及范围问题,尤其是反对"社会暴虐"及"个性自由"的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调控机制 ,科学技术对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表现在法律意识、法律内容、法律运行、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 ,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行政立法的思想先导、行政执法的思想基础、行政司法的思想保障。离开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片面地从具体制度和规范入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技政策体系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必须选择,面对目前科技政策实现困境,有必要通过强化法制理念、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法制宣传、搞好认真执法、加强法制监督来实现农村科技政策的法制化,以此推进农村科技政策体系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从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看,自然法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类不应遗忘它.文章提醒人们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财富涌流,地球环境却日益恶化,国家、民族间的武力冲突时有发生,恐怖活动频繁不断,网络犯罪异军突起,这到底是因为什么?现代精致的法律思想和强大的法律制度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许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法精神宝库会给我们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