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便致力于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寻一条谋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和世界大同的中国道路。这一伟大实践贯穿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回顾党百年探索中国道路的伟大历程,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造、自信自立、胸怀天下等基本经验,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更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逻辑,对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王廉洁 《新东方》2022,(3):23-2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世界历史之中,党的百年奋斗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道路,对其探索具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及深刻改变了“东方从属西方”的传统世界格局的世界历史意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探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在世界历史维度上的总结,而党的百年探索实践必然推动世界历史朝着更加合理、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喜庆时刻,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在回顾、在回味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苦也罢、甜也罢、心酸也罢、激昂也罢,都是我们携手走过的历程,穷也罢、富也罢、落后也罢、文明也罢,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虽然50年的路走得很艰难,走得不容易,弯路有过,错路有过,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不论男女,每个中国人心中都认定了一个真理,一个不变的信念,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指引我们告别贫穷走向富裕,告别专制走向民主,告别落后走向繁荣。新中国建立后,关于社会主义规律特点及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多党合作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关于当代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我想从1979年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这是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特点和优点”这段话讲起。为什么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申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特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表明,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将最终告别传统社会而实现现代化。但是这个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排斥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国历史选择的通往现代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式四个现代化”,再到新时代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探索开拓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经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创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系统思维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成就,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9.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历史道路刘德义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从孕育到形成的时期;建国以后,多党合作是作为一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一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并且已经为此而艰苦奋斗了整整十八年。这样的任务是非常光荣的,但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积极地建设这样一个共产党,乃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各个国家、不同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矛盾、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愿望及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制约,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时间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并且有的还可能发生某些曲折和反复。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完全符合上述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184O年以前,我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经济上是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回族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给回族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所以,回族选择了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确定历史任务,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天然具有公平正义的基因,代表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中也位于最高层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巨大成功,接连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共同富裕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产生、发展、成熟蕴含着科学、合理、严谨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黄仁伟 《传承》2012,(21):18-19
面对各种肯定或否定中国道路的思潮和议论,我们需要从本质上揭示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在纵向发展中认识这条道路的生命力,在横向比较中认识这条道路的优越性,以提升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在国际上促进各国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击退反华势力炮制的中国制度威胁论和中国前景不确定论。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是中华民族的祭祖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走进延安,走近历史,只有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用心体验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延安精神,亲身感悟陕北大地和人民滋养、哺育中国革命的伟大胸怀,抚昔鉴今,方可登高望远。站在历史的今天,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角度回顾了党的95年历史。讲话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放到中国文明的五千年发展历史中去考察,放到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发展史去考察,从近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表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从近代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变迁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伟大选择的历史经验李大为,陈抒雁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代表人民的利益,作出了三次科学的伟大的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斗争。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成为中国城市化不能回避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熊思远,杨相诚一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强国富民的蓝图,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