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云飞 《人民论坛》2022,(22):44-47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擘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蓝图,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王萍  施林  江珊 《中国人大》2023,(3):12-14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芳 《桂海论丛》2018,(4):121-12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选择。文章分析阐述了实现广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及广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构建环境治理新体系、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支撑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国过去5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宏伟目标,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指导思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话语体系、“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话语体系和“人与自然是发展共同体”的生态实践话语体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涵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话语体系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为民的价值取向、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方向、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指向,有利于为传统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提供话语指导、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话语助力,从而进一步在驳斥西方话语霸权中赢得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陈智泉 《群众》2023,(9):68-6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十年来,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成功续写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党的二十大在全面总结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内涵。唯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发展逻辑方能变革思维方式,方能使各项事业稳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走现代化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部署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战略任务,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位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蕴,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和时代价值,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实践探索和认识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增色添彩,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需我们付出持续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要遵循生态修复规律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从更广的宏观角度、更长的时间跨度、更综合的系统维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牛建平 《人民论坛》2022,(22):98-100
当前,保护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青年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有效助力。加强青年生态文明教育,提高青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有助于青年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成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成才。要科学审视青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全面理解青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明晰其科学有效的实践进路,进而实现青年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架构,培养出具有生态认知、生态智慧、生态行为且能够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11.
郝玉宾 《前进》2023,(1):54-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推进现代化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以来梦寐以求、长期追寻的梦想。在100多年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此,重庆市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扎实的举措、更有效的方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  相似文献   

13.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规划,为加快生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并以西方国家的生态改良为镜鉴,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导向,践行“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超越。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与人民幸福安康紧密相关,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繁盛。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坚持人类要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去看待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必须把握边疆生态治理这个薄弱环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边疆生态治理理论,涉及边疆生态治理的定位、目标和举措:边疆生态治理的定位就是不断巩固和发展边疆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目标就是不断满足边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具体举措包括探索边疆绿色发展道路、强化边疆生态综合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创新边疆生态保护制度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边疆关切,彰显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创造性回答了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推进边疆生态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为坚持和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并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根植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体系化表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性为核心价值取向,其人民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蕴含了建设生态文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由人民评价的鲜明特点。在对外传播该理念过程中,应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法治观念,通过深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能力、拓宽传播途径来提升生态文明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提出向自然界全面开战;第二,提出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四,以"和谐共生"重建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社会的"绿色宣言"和对国民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共荣、互惠互利,促进着经济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