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爱国公约运动应运而生 爱国公约是抗美援朝运动的产物,是人民群众表示爱国决心和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1950年10月26日,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  相似文献   

2.
70年前的抗美援朝运动是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从人力、精神和物质等方面极大地支援了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开展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大规模群众爱国运动。上海青年的抗美援朝运动是全国青年抗美援朝运动的一个缩影,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出了壮美的篇章。上海青年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参军参干、反美爱国、捐献飞机大炮等方面。其经验对现今仍有借鉴作用,其精神在今天仍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1950年10月间,全国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后,南京市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及基层支会,领导全市抗美援朝活动。分会在宣传与发动期间,积极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组织医疗团赴前线服务;在响应六一号召期间,推动各界订立爱国公约、捐献武器及拥军优属;在爱国卫生运动期间,积极宣传引导,与各界团体协同进行防疫及卫生工作等。南京抗美援朝分会作为南京市抗美援朝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南京市抗美援朝运动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掀起的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广泛群众参与度和深远影响的群众性运动。对于农村动员,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抗美援朝运动的中心任务,立足于农村的具体实践,主要通过基层党员带头、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机构和形式、组织诉苦和爱国主义活动。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认清当前的时事形势,认清自身的根本利益诉求,认清反动阶级的真实面孔,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抗美援朝运动在农村得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1951年 3月22日,中共湖北省委发出《关于全党动手普及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号召全省人民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此后,全省人民以实际行动投入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 5月9日至25日,中共湖北省委召开全省县委书记联席会议,总结半年来全省土地改革工作,布置开展大规模土改复查运动。据统计,全省基本完成了4500个乡,900万人口地区的土改。会议要求在已土改地区,建立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动群众投入爱国丰产运动。  相似文献   

6.
在土改结束的基础上,苏南农村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本文从社会角度,就苏南农村抗美援朝运动过程作了系统梳理,剖析了区委、地方政府、农民等行为主体对运动的反应,并对苏南抗美援朝运动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群众动员是一个政党扩大群众基础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武器。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群众动员能力之强,操作技术之有效是其他政党组织难以与之比拟的。在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动员凝聚和调动广大群众,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动员,成功地调动了全市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中,也为以后如何进行群众动员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群众动员是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重…  相似文献   

8.
1950年11月~1953年7月,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东南海防前哨——福建,抗美援朝运动势如东海怒涛汹涌澎湃.福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全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加强国防建设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业绩辉煌.一曲爱国主义的时代凯歌响彻八闽大地.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运动前后中国民众的社会心态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的最突出特点是社会心理转变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转变结果的“一律性”、“简单性”的统一。而在这一过程中,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宣传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宣传教育既有符合社会心理发展规律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为今天的民众社会心理调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继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之后进行的又一次社会改革运动,是我党执政后,惩治腐败现象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运动时期,上海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动员、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等方式,组建起多批志愿医疗队奔赴前线。上海志愿医疗队在协助部队救治伤病员、克服困难做好业务工作、建立健全部队医疗制度及培训部队医工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前线的实践锻炼极大地提高了队员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因而在他们完成任务胜利返沪后强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今后上海医疗卫生的进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抗美援朝运动的概念,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即认为抗美援朝运动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在中国国内发起的在物质上、道义上直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它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比较成功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使全国人民明白抗美援朝的重要性和正义性,并确立胜利的信心。(《武汉、南京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述要》,《军事史林》1990年第6期;《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浙江人民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既是一位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其爱国思想及其实践经由了教育救国,走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历程,到教育与政治并重,实现爱国思想的重要进步,再到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爱国实践过程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各界、国内国外中华同胞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海外华侨、国内归侨侨眷开展了各种支援活动。他们积极参军参战,举行各种集会,通电致函,捐献财物,强烈谴责美国侵略,坚决拥护中共中央抗美援朝决策,积极声援志愿军入朝作战,成为抗美援朝运动重要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上海解放后的数月内,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纠正自身的落后思想,以便更好地投身新社会的建设,在市学联、市青年团等组织的领导下,上海青年学生掀起一场政治学习运动。他们以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党的政策与时事政治、青年运动与建团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学习小组,集体讨论,交流心得,解答疑惑;同时还积极阅读《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党团报纸,了解时事与政策,并积极参加政治运动,与工农群众结合,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和提升自己。这场政治学习运动帮助上海青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实现了用革命理论来改造和武装头脑。  相似文献   

16.
正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分局、各军区、各省市委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同日,为在全国普遍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爱国教育,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各种方式和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与"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合并,改组为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重要命题,“政治领导力”这一全新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主要围绕政治领导力的科学内涵、价值意义、现实挑战、实践指向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本文系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并对其研究态势进行展望,以期助益于政治领导力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四反”运动是在“三反”运动中酝酿和引发的,其性质是私营工商界在政府号召下自发地反对内部不法行为的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运动,是工商界爱国的表现,也是他们积极融入新社会的具体行动。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四反”运动揭发出一些工商业者的不法行为,整肃了工商界队伍,配合了“三反”运动的进行,也为“五反”运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运动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为抗关援朝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充分展现了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为党在全国执政积累了初步经验。本文以馆藏原始档案为基础,对闽北的抗美援朝运动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上述四种能力,包括党的社会号召力,都属于软实力范畴。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重要优势,本文将从软实力视角深度探究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内涵、来源、面临的挑战及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