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围绕着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博客要约收购"而引发的三一与徐工间的收购之争,成了网络与媒体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管向文波出于什么目的在他的私人博客中对眼看大功告成的徐工与凯雷之间的收购案"说三道四",显然,向文波在这里祭起了民族产业的大旗,以吸引人们对此事的关注.而从网民的反应和媒体的评论来看,也基本集中于徐工被外资收购后对中国装备工业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冰蓝 《两岸关系》2014,(9):46-47
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月圆"、"月缺"常被用来形容"悲欢离合"。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为圆月,故称"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此时得以收获,人们便在这个日子里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习俗成了一个载体,赏月,其核心体现了一种精神,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呈现了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胜宝赠村侗族的萨岁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传承》2009,(10)
在广西龙胜乐江宝赠村上寨,每年的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卯日是宝赠萨岁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当地人都会为萨岁举行隆重的祭萨活动,不仅有传统的祭萨仪式,还有现代的文艺表演,人们祈祷萨岁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辛卯年清明节,全国累计已达4.6亿人前往墓园祭扫活动。可见"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国人心中是何等的被认同与重视!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发展,许多现实问题又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倡导文明祭祀中,人们选择着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相同的追思;而更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尤其是网上祭奠方式,其前景无疑将会被愈加推崇与看好。网络祭奠方式的出现已经历了约有10个年头,但至今还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或接受。但网祭做为祭祀活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兵败,20世纪初中国海禁取消及英国对马来西亚加速开发,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下,广西人先后三次较大规模地迁徙至马来西亚。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迁徙的广西人具有了新的身份——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的异乡生活、浓厚的祖籍记忆和强烈的身份认同,使仪式文化现象通过马来西亚各州广西会馆的引导和组织在广西籍华人族群中得到传承。经过对雪隆广西会馆举办的秋祭仪式活动的调查和对参与活动的主要人员的访谈发现,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已发生了从宗族祭拜到"社群共祖"祭拜的转变。同时,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也显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如敬老重教的承继。此外,由离乡背井带来的环境、生活和身份的变化,使秋祭仪式在宗教、信仰、"先人"崇拜等方面显示出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独有的特征。雪隆广西会馆秋祭仪式充分显示了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当前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状态,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文化体系将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契机,为深化中马合作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3月31日香港《大公报》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的力度较当年陈水扁当局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蔡当局以"时间相近"为由合并举行"2017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及"中枢遥祭黄帝陵",实际上就是取消了每年一度的"中枢遥祭黄帝陵",而当局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民进党陈水扁2000年首度执政后大搞"去中国化",但仍保留祭黄帝陵的惯例,如今蔡英文干脆废除了相关活动。看来,  相似文献   

7.
大型舞剧《三峡情祭》,一曲川江号子喊出了一段黑暗里三峡船工生死情恋的故事:凄楚悲凉的谣曲,苍涼而壮丽的诗句……一幅展示三峡民俗风情画的大型舞剧《三峡情祭》94年秋与观众见面了,这是重庆市歌舞剧院艺术家们调动几十年艺术生活积累,在一年多时间里所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艺术品.该剧分别应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组委会及四川省文化厅邀请在北京、成都进行数场演出.演出在文艺界及观众中产生极大震动.掌声、赞誉声伴随着《三峡情祭》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周代“亳社”性质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的社祭礼制,学者多从祭祀制度,祭祀等级方面进行论述,而对特殊的社,如亳社,则少有论述.本文试从宗教学角度着手,具体分析亳社的性质,廓清长期以来对亳社的错误认识,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社祭礼制,无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都有"敬桥"的习俗。台江、雷山、三穗、黎平等地一直保留着这一民间传统,各民族对"桥"是十分尊重和敬仰的,大到长度几十米的水泥桥,小到类似桥状的板凳都普遍加以信仰,各地"敬桥"文化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群众"求子"、"育子"和修桥积福,祈求家族兴旺的心理。在祭桥过程中与"祭桥权"相关纠纷的出现,成为当地司法实践中一类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礼记》丧祭之礼所意涵的"追养继孝"思想可概括为"丧孝"、"祭孝"两层要义。"丧孝"即"服丧尽孝",核心要领就是"事死如生",它意在强调一种"生"与"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在于送丧仪式场景之如父母生时那般惟妙惟肖(形式统一性),更在于对双亲的诚敬之情始终不改(内在统一性);"祭孝"即"祭祖尽孝",孝子通过诚心斋戒全身心投入祭祀仪式之中,借助想象力量与逝者产生超时空的情感互动,以此来祭奠祖先,追思往事,内心铭记祖辈德行与教诲,并努力践行使之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这种通过丧祭之礼所呈现出来的"追养继孝"思想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它深刻体现着儒家在礼学精神、伦理教化、终极关怀等方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22,(4):32-33
2月20日,冰墩墩"下班了".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时间进入到北京冬残奥会前的转换期.雪容融"上岗"之前的那段时间,是云顶滑雪公园残奥整合协调经理陈辰最忙碌的时候. 北京冬奥组委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两个奥运同步筹办的工作原则,在场馆建设、赛事组织、赛事服务和宣传文化等方面,同步推进冬残奥会的相关工作,确保"两个...  相似文献   

12.
先秦饮食之前的祭祀分祭造食之先与祭神两种,古人对待这两种祭食的态度不同。对于祭造食之先的祭食,一般是由司宫来清理,并不特别重视,而对于祭神的隋祭,则要在祭祀完毕之后,将所祭之物埋于宗庙两阶之间以凭依神。在祭祀造先之神时,常要用茅蕴来藉垫祭食,但由于祭祀之前的缩酒祭神也会用到茅,因此经学家常将两物混淆,以致产生了隋祭也会用茅蕴,并在祭后埋于阶间等误解。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7,(4)
4月8日上午,在普洱市体育馆运动中心举行了祭茶祖仪式,祭茶祖仪式分为开道请茶祖、开坛迎茶祖、虔诚祭茶祖、分享吉祥4个程序.请茶祖大道旁,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瑶族、傣族群众身着礼仪盛装,各执吉祥物,图腾物,载歌载舞,迎接茶祖.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佳节。可是您是否知道有个冬节?在台湾,就有个颇受重视,很有情趣的传统节日——冬节。台湾同胞习称冬至这一天为"冬节",非常看重过个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少数民族的九个部族中,有各式各样的习俗,通过这些习俗可以进而了解他们的文化。下面仅介绍一二。卑南族的收获祭卑南族大多居住在台东县的卑南乡,而以南王村为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人口约一万。他们有十个部落,八十年前就完成了从旱田耕作,向水田耕作的过渡。现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伺养为辅,渔捞占的比例很小,而狩猎只是为了保留传统和兴趣,这是他们和其他部族的最大区别。他们主要的祭祀活动有收获祭、成年祭、大猎祭等。  相似文献   

16.
祭“昂玛”     
居住在哀牢山脉南东端与越南相连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的哈尼族支系"糯美",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都要举行最热闹最隆重的祭"昂玛"活动.  相似文献   

17.
卢燕 《传承》2009,(20):158-159
在广西龙胜乐江宝赠村上寨,每年的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卯日是宝赠萨岁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当地人都会为萨岁举行隆重的祭萨活动,不仅有传统的祭萨仪式,还有现代的文艺表演,人们祈祷萨岁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18.
正北祭中华之父黄帝,南祭华夏之母嫘祖。相传农历二月初十是黄帝元妃——嫘祖的诞辰日。3月22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头戏,辛丑年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典礼在四川盐亭县嫘祖陵祭祀广场举行。两岸嘉宾和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工商业界代表以及当地民众等上千人共祭华夏母亲嫘祖。两岸共祭嫘祖,传承文化根脉第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以"拜谒华夏之母,寻根丝绸之源"为主题,由四川省台办、绵阳市政府等主办。开幕式上,  相似文献   

19.
<正>云县幸福控抗村懒皮寨是拉祜族聚居村,懒皮寨分上寨和下寨两个村民小组,126户506人。这里的拉祜族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祭竜"活动。祭竜节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举行,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属相与二月属相相同的那一天作为祭竜的日子。按他们的说法,他们只有两个菩萨,那就是天菩萨和地菩萨,每年在竜树林"会面"一次。所以竜树林的一草、一木、一石等,任何人不能随便乱  相似文献   

20.
姚振强 《人民论坛》2010,(11):206-207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