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带来可能。在分析从“整体性服务”到“智能体服务”模式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体服务”模式的概念及要素,即以“政府+技术”为核心,构建以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能应用、智能交互四要素为支撑的“智能体服务”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地方实践案例,分析出智能体服务创新的四种模式——统筹运营建设模式、数据融合应用模式、业务场景导向模式和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为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政府购买服务的香港经验和内地发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了“政府购买服务”在香港的发展历程,在对香港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购买服务在内地发展的必然性;探讨了实现该模式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政府的角色与定位、民间服务机构的培训和运营、政府与民间服务机构的关系等;同时,文章还论述了目前内地在发展政府购买服务中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服务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是个充满温馨 ,让人心动的词语。为人民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 ,政府为基层群众服务 ,这些提法 ,从本质上说 ,都是一致的。《望》杂志刊登过刘根生先生题为《政府也要学会“被动服务”》的文章 ,说现在有些政府部门的“主动服务”成了灾害。该文例举某地有家正红火的私营企业 ,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来客 ,来的都是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 ,来的都说是来“关心帮助”的 ,搞得这家企业招待费剧增。又说某市要求农民统一住别墅 ,说是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之一。在政府行政命令之下 ,不少农民只好举债盖房 ,住在别墅里过穷…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介绍“服务包”的概念入手 ,以政府服务的五种特性和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评价政府服务质量的五维度为基础 ,着重探讨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的冲击、对行政信息传播方式的再造及对政府决策的品质的改善 ,而这一过程势必会深刻影响政府服务特性的各个方面 ,也进一步填补政府服务质量缺口 ,同时也将增强政府服务回收的能力。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的深层次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能够为政府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民间组织是一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社会服务领域,政府也开始以试行向民间福利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新的政策实践的现状,然后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服务政府购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少杰 《世纪行》2013,(1):48-48
1、开展多元化医疗服务。新医改特别强调应“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并提出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即明确提出要走“提供主体多元化”的路子,这对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实质性医疗公平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多元”在新医改中应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二是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相似文献   

7.
论“一站式”服务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站式”服务方式作为政府行为方式的创新,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采纳。然而,“一站式”服务究竟是形式创新还是政府服务的新路径,是追求职能转变、体制改革还是满足于新型服务机制的快捷,要明白这些问题,需要对“一站式”服务方式进行价值的界定与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网络型政府与行政服务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在于网络化的政务整合。从组织结构来看,并联式的行政服务机构是网络型政府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网络型政府的基本组织结构、特征和价值取向,认识网络型政府与“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的关系,把握传统职能型政府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当前政府流程再造组织结构的多样化并保障流程的顺畅运行,加快行政服务机构建设的整体推进进程。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还没建立起来,导致有时同一申办事项需提报多个办事平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际上没有完全实施。建议全面打通政务信息共享通道,推动信息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受理平台建设,将各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为政府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提高办事便利度、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自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政府部门采取“重组”策略进行智慧政务服务的业务再造,其本质是科层制度占据主导的技术辅助与内部协同,显露出政务服务的服务需求侧低弱位、数字技术工具化、持续互动效果不明显,眼光“向上看”的管理者服务逻辑等短视化弊端,忽视了人的服务需求,亦导致政务服务改革缺乏强有力的全局统筹性,处于分散化状态。过程整体性思维导向下的政务服务智慧化改革,突破了“业务驱动”的服务范式,具有凸显公共价值理念、治理面向多维性、服务过程灵活性等特征,体现了对数字政府转型中的积极变革与数字治理思维升级,在复杂治理情境中更为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发展导向。因此,在未来的政务服务深化改革中需要注重过程整体性,基于人的需求进行服务设计,发挥整体智治,构建灵活性组织,深化智慧型政务服务改革,为完善数字政府治理形态提供一种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再造窗口     
李菲 《今日浙江》2012,(21):26-26
2012年7月12日,作为浙江省行政服务中心改革的发源地,绍兴市启动第七轮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以一年为限的这次政府“自我革命”,绍兴的目标是:审批制度改革和审批服务工作再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的诠释和阐发。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是我们党适应历史方位变化,始终取信于民,保持执政地位的需要;而建立服务型政府则是“领导就是服务”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吴新星 《群众》2022,(10):57-58
当前,在数字技术和政策红利的双重推动下,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具有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实施智慧政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近两年来,江苏以“不见面审批”为代表的“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程持续推进,成为全国政府数字治理的先行省。在基层“三整合”改革中,各市、县(区)围绕“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审批服务一窗口”的目标,完善审批服务平台,融合政务服务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1,(10):93-93
李传军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为了克服碎片化的制度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政府”的理念应运而生。“整体政府”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电子政务也成为“整体政府”实现的重要途径。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既是“整体政府”的样本,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总结我国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的主要做法,发现其...  相似文献   

15.
赵龙英 《岭南学刊》2022,(4):116-122
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农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贵州农村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既有服务路径包括层层递进式、村校合作式与教育供给式三种,其困境及成因可以归纳为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难以满足公益性需求、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难以做到因地制宜和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往往政府管控过多。化解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应形成“图书馆基金会+政府+农村图书馆”式服务路径、创新“农村图书馆+高校”合作式服务路径、建立“总分馆”式服务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图书馆+道德讲堂”的服务路径和构建“农村图书馆+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机制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逻辑推演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服务数字化治理”的概念,选取5个团队的代表性评估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剖析,观察与思考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走向,进而从理论、内容和价值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分化与融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是推进当前我国政府服务数字化治理评估体系发展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合力,为缓解服务“内卷”,释放治理效能提供有效方案。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政府服务数字化治理评估体系”的应然框架,即融合、创新与重构,也是未来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5,(5):48-4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两字折射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走向:走向一:由“全能”走向“有限”。政企分开,政府的权力归政府,市场的权力归市场,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市场解决;即便是市场、中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得启用事后监督而不是事前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管理职能,充分认识加强服务监管的重要意义随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监管职能日益凸显。机关后勤职能应转变到管法规、管资产、管监督上来。在三个“管”中,“管监督”是一项重要内容,“管监督”也是政府作为裁判员的基本含义所在。其中,服务监管又是“管监督”的重要内容,这里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因此,必须站在实现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高度,增强对后勤服务监管重要性的认识。第一,加强服务监管是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机关后勤体制的特点是“小而全、封闭式、福利型”的自…  相似文献   

19.
从2012年底起,苏州市启动了以“政府推动、组织承接、项目运作、社会化服务”为宗旨的助残服务项目和助残社会组织“双孵化”计划,通过引进社会企业特色的助残服务,不断增进政府、残联与助残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聋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迄今服务聋入达万人次。作为聋人,笔者切身感受到苏州聋人事业的发展,存此对苏州“政社企”合作助聋的做法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